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专题 > 周口巨变 > 县市区 > 正文

决胜脱贫攻坚的周口答卷

时间:2021-06-29 10:59:42 来源: 编辑:

太康县老冢镇刘寨村依托渔光互补等扶贫产业和《印象刘寨》乡村游项目,使小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群众都走出困境过上了幸福生活。

驻村第一书记韩宇南和村民一起整修干渠。

郸城县中医院医护人员走村入户为行动不便的贫困群众送医送药。

项城市高寺镇乡村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贫困家庭孩子辅导功课。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

风雨兼程扶贫路,砥砺前行铸辉煌。今年2月25日上,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困扰我们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了句号,这是亘古未有的伟大壮举,也是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周口是扶贫大市,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8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中央、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责任担当、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坚定意志,交出了党和人民满意的政治答卷、时代答卷、出彩答卷。全市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1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4.6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结束了周口绝对贫困的历史。

千年脱贫梦,今朝终得圆。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千万人民叩开了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交出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精彩答卷。

汇聚磅礴力量 扛起政治责任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庄严承诺“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闻令而动,听令即行。在铿锵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征途中,三川大地奏响了脱贫攻坚的“周口大合唱”。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速度,聚千钧于一击,勠力同心向贫困发起猛攻。

凡事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全市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连续十九次召开推进会,并高规格召开总攻动员会、五查五确保推进会等专题会议,分析形势,查摆问题,加压鼓劲,统筹谋划,全方位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

“向我看,跟我学。”我市实施市厅级领导干部“两不一追究”机制,即联系点不脱贫联系厅级领导不脱钩,联系点出问题追究厅级领导联系责任,要求市厅级领导同志带头深入一线,督导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推动问题加快整改落实。市委书记刘继标带头落实“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市长丁福浩经常深入基层一线,破解难题,推进工作。其他市级领导干部按照责任分工,带着问题清单到联系点,对照标准、统筹资源,全力推进工作提升。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四个意识”的大熔炉、转变工作作风的突破口、检验干部能力的新标杆、推进发展的好机遇,以决战决胜的姿态狠抓脱贫攻坚。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专项扶贫问题研判会、约谈会,集中听取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研究破解热点难点问题,传导攻坚压力;及时调整完善13个专项工作指挥部,对有直接脱贫责任的11个县(市、区)、30家市直单位和省驻周单位,定目标、压责任、促落实,形成攻坚合力;落实驻村帮扶责任,将乡(镇)党委对驻村第一书记日常管理纳入党建考评,实行驻村干部微信位置实时共享考勤、视频点名和驻村第一书记台账管理制度,坚持驻村工作队五天四夜工作制,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依靠产业赋能 实现稳定增收

初夏的阳光澄净明亮,天空湛蓝深远。在郸城县城郊乡屈庄村扶贫车间,村民赵云荣和工友们穿钢丝、捆伞骨,一把把小花伞绽开,仿佛一个个笑脸,甩掉贫困帽的赵云荣干劲十足。

而在太康县马厂镇前何村梨园,驻村第一书记韩宇南领着村民正在给梨树苗和套种的迷迭香浇水。这块300亩梨园寄托着乡亲们的多彩农业梦想。

要想让贫困群众长期增收、稳定脱贫,最终必须依靠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发展产业是脱贫之基、就业之本、增收之策。

近年来,全市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931个,投入资金56.41亿元,带贫145.19万人次;建成扶贫车间677个,受益贫困人口7632人;光伏电站累计并网1276个,容量171.45兆瓦;培育产业扶贫龙头企业66家,带贫8.87万人。仅2020年,全市就实施产业项目388个,投入资金9.02亿元,带贫46.69万人次;提供光伏公益岗位2.85万个,累计发放光伏公益性岗位工资6562.25万元。

“我是西华县妇联副主席赵莎莎,今天我带来了西华县特产胡辣汤料包。胡辣汤是河南名吃,胡三姐胡辣汤料包能让你在家做出地道的逍遥胡辣汤的味道……”去年6月3日,10余名市、县妇联主席变身“主播”,为全市20个巧媳妇产品“直播带货”,3个小时卖出5219多单,营业额达20.95万元。

近年来,我市把消费扶贫作为解决农产品卖难、带动扶贫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消费来自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产品和服务,以消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促进精准脱贫。截至目前,我市已有560个供应商、960种产品参与扶贫产品认定。全市成功打造了西华胡辣汤、扶沟蔬菜、太康肘子、淮阳黄花菜、商水猪蹄等特色区域品牌,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有效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

增进民生福祉 收获幸福喜悦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脱贫攻坚的成效必须体现在群众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的改善上。

在太康县老冢镇刘寨村居村联养点,王传魁等22名五保贫困户在这里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发端于太康县的“五养模式”如今已在全市推广,对鳏寡孤独等特困群体全面实行集中供养、社会托养、居村联养、亲情赡养、邻里助养。目前,全市鳏寡孤独特困群体集中供养率达到95%以上。

赵国营是沈丘县卞路口乡赵庄村人,身患重病多年,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治疗费加上医药费花光了家里积蓄。正当他准备放弃治疗时,村干部给他拿去了一张“绿卡”——沈丘县健康扶贫就诊卡。“医疗费全免,住院押金全免,药费报销80%,结算也比过去更方便快捷了”。如今,赵国营不但病情得到控制,也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不少贫困家庭的心头事,也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没有百姓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为把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落到实处,我市实行“一站式”就医结算,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全部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大病患病救治率达100%,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由25种扩大至30种,救治率达100%。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补充保险,大大减轻了贫困人口的就医负担,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90%以上。那些曾经被病魔困扰的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市建立控辍保学台账,确保了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复学。建设寄宿制学校3959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59所。大学生生源地贷款38.9万人次,贷款金额29.6亿元,连续五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优秀单位。郸城县教育扶贫经验被《光明日报》专题报道,受到副省长武国定的批示肯定。八年来,164.7万人次35.6亿元的教育帮扶,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拥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10.6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工程。2020年,全市投入5811万元用于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圆满完成了省水利厅确定的“双百达标”目标任务,集中供水率达100%。在住房安全方面,2018年以来,我市统筹整合各级财政资金1.97亿元,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3.26万户,让贫困群众从危房搬进了“安心房”。

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扶持创业,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发展能力、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2020年,全市贫困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为12906.12元,同比增长27.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7742元增长到2019年的12193.9元,年均增幅9.51%,高于省平均水平0.75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平均每年减贫11万余人,农村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补齐了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伴随着贫困人口走出困境、稳定脱贫而来的,是他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是他们如花绽放的幸福笑脸。

改变乡村面貌 推动跨越发展

相比于城市而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截短板”。而农民生活幸福不幸福,贫困人口能不能长期增收、稳定脱贫,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到位与否是关键因素。

沿着蜿蜒的河水进村,路过宽敞明亮的两层村室,看到一排排农房整齐排列在宽阔的水泥路两旁,这便是沈丘县刘湾镇朱李庄村。

而与之隔河相望的付井镇赵口村同样让人耳目一新。赵口村的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村内树绿花红,房舍窗明几净。而在这刚刚入夏的夜晚,村文化广场上,老人闲坐纳凉,孩童嬉戏打闹,群众的幸福感也日益提升。

朱李庄村和赵口村的变化,只是全市夯实基层基础、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这八年,市委、市政府抓住一切有利的政策机遇,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使全市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村村通”道路全部硬化,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为了历史。村村通动力电、家家户户通电,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点亮了多彩多姿的新生活。所有贫困村全部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让基层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农村人居环境日益向好,文明程度日益提升,天更蓝了、水更净了、地更绿了、村更美了,人民群众打拼美好生活的精气神也更足了。

激发内生动力 点燃激情信心

商水县袁老乡的贫困户朱建舟,2014年在外打工时,不慎从十楼跌落,造成下肢终生瘫痪。为了治病,家里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很多外债。这让他们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举步维艰。

考虑到朱建舟曾经学过家电和机械维修技术,商水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鼓励他开个家电和电动车修理铺。凭借着吃苦耐劳和踏实肯干的劲儿,朱建舟的修理铺很快得到了周边群众的认可。2017年,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又为朱建舟两口子介绍了加工手提袋的工作。这又能给家里每月增加1000块钱左右的收入。就这样,他们一家的生活慢慢有了好转,脱离了贫困。

西华县大王庄乡孔寨村村民徐新胜从小身患重度风湿病,在轮椅上一躺就是30年。全身上下只有眼珠能动,嘴能说话,手指能小幅度活动。这样的状况,还谈什么人生梦想?但徐新胜却用顽强的意志书写了不一样的精彩。

身残志坚的徐新胜,在轮椅上做起电子商务,不仅自己实现脱贫致富,还带动周边贫困家庭增收,成为“轮椅上的最美扶贫人”。

扶贫更重扶志,挺起贫困户“脊梁”。通过宣传教育,大力推行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理念和志向,鼓励他们通过辛勤劳动、发展产业、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摒弃“等靠要”思想,实现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坚持示范引导,增强贫困群众发展信心。通过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广泛宣讲产业扶贫政策,树立致富典型、推广成功经验,积极推进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育,示范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目前我市已对2052名创业致富带头人进行了集中培训,每个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均达到3人以上,充分发挥激励带动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作用。

强化技术支撑,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秉持“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的原则,为贫困群众提供技术支撑,对于从事农业种植、家庭养殖、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对他们进行种养加技术、市场信息方面的培训;对于外出就业的劳动力,对他们进行专项技能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对于有资源无劳力的农户,引导他们参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实现资产收益。

八年来,我市坚持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大力弘扬“责任担当、勤劳智慧、坚韧不拔、守望相助”的周口人优秀特质,大力开展“脱贫模范”“致富之星”“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激励贫困群众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历经脱贫攻坚战的洗礼,周口千万人民的思想发生深层次变化,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氛围更加浓厚,只争朝夕、大干快上的激情更加高涨,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局面更加向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未来充满激情和信心。

密切血肉联系 夯实执政基础

一年一度的春晚上,国家税务总局周口市税务局驻太康县马厂镇前何村第一书记韩宇南代表全国驻村第一书记向全国人民拜年。今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韩宇南在这次大会上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夫唱妇随、连续三任驻村,唱响了“前何不富、不回税务”的扶贫之歌。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能沉淀多少真情。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路上,一个个平凡的背影凝聚着磅礴的力量,在不同岗位上,谱写着同一篇战胜贫困、奔向小康的宏大史诗。

商水县驻村第一书记王新奇始终奋战扶贫一线,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在即将全员脱贫之际,他永远地倒在了奋战5年的驻村办公室。

在西华县迟营乡孙庄村,提起“闺女书记”秦倩,乡亲们也是赞不绝口。秦倩是团省委驻孙庄村第一书记。在一次入户走访中,秦倩来到了村里的贫困户王大娘家里。王大娘75岁了,因为患有直肠癌,身上的异味很重。秦倩迈进屋,看到家里空空荡荡,老人坐在炕上,孤零零的,忍不住上前一把抱住了她。老人先是一愣,然后靠在秦倩的肩头哭了起来。王大娘说:“闺女啊,你不嫌俺臭吗?”秦倩边给老人擦眼泪边说:“大娘,您都叫俺闺女了,以后有啥困难,您就跟俺这个闺女说。”从此,“闺女书记”的名字在孙庄村叫开了。

按照市委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响应中央、省委号召,以赤心践行初心,以行动兑现承诺,2662支驻村工作队、6170名驻村干部,9万多名党员干部与26.9万户贫困户结对帮扶,让党旗在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斗争中,他们付出心血和汗水,作出奉献和牺牲,承担着压力和责任,涌现出太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只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八年来,我们在一个“三农”工作任务繁重的农业大市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探索出了具有周口特色的脱贫致富路子,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一个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农业大市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行路难、吃水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天的周口,“六村共建”捷报传、乡村面貌大改观,集中连片高产田、粮食安全作贡献,村村连通致富路、轿车停放家门前,环境干净又整洁、村村好比大花园,县乡产业有亮点、家家户户有活干,返乡创业掀高潮、足不出户能挣钱,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周口,已穿越承载荣光的时空,行进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周口信心百倍、步履坚定,未来大有可为、前景光明。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周口市人才工作服务中心承办 联系电话:0394-828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