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先进典型 > 本地典型 > 正文

我们不会忘记你

时间:2021-03-05 10:25:35 来源:周口日报 编辑:詹亚琪

2020年“七一”建党节前夕,王新奇在刘大庄新建的文化广场一角。

编者按: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已故驻商水县平店乡刘大庄村第一书记、国网商水县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主管王新奇,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3月2日,市委书记刘继标作出批示:王新奇同志被党中央、国务院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既是对王新奇同志的充分肯定和最高褒奖,也是对周口供电公司的高度认可和最大激励,为周口争了光、添了彩。为宣传王新奇不忘初心、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为人正直、工作勤恳、忠于职守、勇于担当的先进事迹,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形成更大带动效应,本报记者近日深入王新奇生前工作生活过的商水县平店乡及县电力公司进行了深入采访。

初春,伴着乍暖还寒的冷风,记者一行怀着沉痛的心情,再次前往商水采访这位在脱贫攻坚收官之际累倒在寝办室的驻村第一书记王新奇。

“俺是流着眼泪看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多想第一个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啊……”“我还想告诉他,大家不会忘记你,人民不会忘记你,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3月4日,在采访座谈会上,提起王新奇的事迹,许多干部群众非常激动。

“王书记俺还没有来得及感谢你啊”

2020年10月14日,一场冰凉的秋雨洒向豫东大地,带来了浓浓秋意。凌晨3点多,加班加点连续奋战的王新奇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倒在了奋斗5年的工作岗位上,年仅52岁。

10月15日,商水县殡仪馆内哀乐低回、沉寂肃静。前来吊唁的各级领导、战友、同事、亲人有200多人,有的抽泣不已、有的恸哭流泪。

“王书记啊,你咋走这么突然呀!俺说啥也得来殡仪馆送送您,俺还没有来得及感谢您啊……”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夹在拥挤的人群里喃喃自语。这位老人叫王苏义,是王新奇书记的帮扶对象户。几年来,王新奇帮助他申请了保洁员公益岗位,逢年过节送米面油和衣服慰问他,两个人结下深厚的友谊。王苏义说,他想给王新奇送个锦旗,说了多次都被他拒绝了。当天他带来200元“奠礼”,王新奇家属说啥也不收。

王新奇为人低调,憨厚老实,爱说爱笑,亲切随和。驻村5年来,没有给当地干部群众“红过脸”, 和大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天,仅刘大庄自发到殡仪馆吊唁的干部群众有60多人。

“我至今不忍心把他移出工作群”

“为便于工作,我们建立驻村第一书记微信工作群。王新奇去世4个多月了,我至今不忍心把他从群里移出去……”提起王新奇,平店乡主抓扶贫工作的人大主席谢学东激动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他回忆说,工作群里总能第一时间看到他发出的报表材料,他经常虚心地和大家互动交流,偶尔也会发个红包活跃气氛。

2016年8月,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按照地方党委和省电力公司的部署,商水县供电公司派出15名驻村第一书记支援贫困地区。其中,担任公司发展建设部主管、拥有20多年党龄、曾多次荣获市县电力系统“金牌个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王新奇被单位作为“精兵强将”派往商水县平店乡最偏远、人口基数最大的刘大庄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当时,刘大庄有2277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9户、633人,人均年收入仅3850元,两项指标接近其他14个村贫困户总和的一半,是当地扶贫工作的“硬骨头”。面对繁重的任务,王新奇从不抱怨、不发牢骚,总是面带笑容乐呵呵地接受各种任务。他一边走访调查,一边完善各种台账资料。5年来,他在微信群里精准上报各类表格资料约600多份。

“他是我一辈子难忘的好伙计”

“王书记,您是我一辈子的好兄弟、好伙计,您就安心地走吧!剩余的工作、您的遗愿我们一定会替您完成的……”刚刚卸任的原村支部书记贺文亮是王新奇生前好友,他在接受采访时泣不成声。

贺文亮回忆说,王新奇性格直、心眼好、心也比较细。两个人经常为了扶贫工作商讨到深夜,有时两人干脆吃睡在一块。60多岁的贺文亮眼睛花了,他不声不响给他买来了老花镜、台灯;有时老支书身体不舒服,他就顺便买一些感冒、止疼药。王新奇去世当晚,还和贺文亮一起商讨坑塘种藕养鱼增加群众收入的事。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王新奇潜移默化下,刘大庄“两委”干部非常团结,干劲也很大。王新奇先后帮助村里争取资金520多万元,完成了村室、道路、电网升级、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全村扶贫等各项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王新奇一个人撑起了俺村的半边天!”贺文亮多次表示。

“我们都敬他为一家之长”

“村室就好比我们的另一个家,王新奇书记比较勤快,年纪长又有能力,大家都把他看作一家之长。他在村室院内空地上种的有菜、养的有鸡有狗;整理扶贫台账资料他比较精通,我们不太懂,经常给他打个下手,他一走我感觉跟天塌了一样……”和王新奇床挨床生活的驻村队员付俊峰说起过往一个劲地哽咽。

当时,刘大庄没有村室,连个落脚的地方也没有,王新奇不给村里添麻烦,将小学内一间废弃的房屋当成寝室和办公室。开始,扶贫工作队也只有王新奇一个人,为了熟悉村情、摸清现状,他每天以方便面充饥,不到两个月他毅然走遍了全村所有贫困户。

后来,随着扶贫工作的加强,重点村都加派了两名工作队员。由于队员付俊峰、孙志成年龄偏大,工作业务能力有限。王新奇从不推脱、不依靠、不攀比,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分析核算相关数据、整理扶贫档卡资料。因为记录了厚厚的几本走访笔记,全村18个因病致贫户、16个因残致贫户、4个因学致贫户、88个缺技术户、 36个低保贫困户、7个兜底户家庭状况他都了如指掌、张口就来。

“王书记是俺脱贫致富的大恩人”

“说实话,俺能有今天,多亏了王新奇书记当初的关怀和帮助啊!他帮俺贷款,给俺买科技书籍,还帮俺发展蔬菜大棚,让俺走上了脱贫致富路,他就是俺这一辈子的恩人啊……”6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周立新感激之情难以掩饰。

周立新家有7口人,他的母亲长期住院,医药费掏空了他的家底,他也无法外出务工,王新奇为他争取5万元无息小额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如今,周立新的蔬菜大棚发展到100亩左右,产品成功进入周边城镇的大型市场、超市,每亩纯效益达到8000余元。在周立新的带动下,部分村民又发展了花卉、林果等特色种植。

如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王新奇认为,群众要脱贫,关键靠能人;大家要致富,能人要带路。在充分掌握刘大庄村情后,王新奇和村“两委”制订了“造血式”精准扶贫帮扶计划。通过“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因地制宜、一户一策”,新建1个扶贫车间、3个“巧媳妇工程”,发展个体户20多家,外出务工群众900多人,就近就业300多人,全村群众收入大增,2017年刘大庄整村退出贫困序列,2020年9月剩余7户21人全部脱贫。

“他总把快乐的一面展现给家人”

“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虽然年过五旬,可是他发自内心肺腑愿意去为刘大庄村民的共同富裕作贡献。”3月4日,王新奇的妻子周文超说。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王新奇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被表彰,作为王新奇的家属,周文超参加了这次会议。

在周文超眼里,王新奇是一个好丈夫,也是一个热心人。不管在外面扶贫工作有多累多苦,王新奇总会把快乐的一面展现在家人面前。“和我聊天时,总给我带上个小惊喜。我说,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挺浪漫,他笑而不语。每当孩子的事需要作出决策时,总是等他爸回来,想听听爸爸的建议。我们单位和家属院电灯、电器、电脑等有什么问题,他都会帮着修好,连电料、工具也是自掏腰包。我们结婚28年来,一直过着简单平淡和谐的生活,是很多人羡慕的幸福家庭。”

“他经常把自己的衣服,包括很多新衣服送给贫困村民穿,以至于自己常年就那几件衣服。看到有些村民家中连像样的床都没有,他便把家里的三套床铺带到村里,送给他们。孩子心眼特别好,扶贫吃了不少苦,操了不少心。”王新奇母亲王培轩说。

驻村帮扶的5年里,除了春节,王新奇基本没有回过家。家中老人生病住院时,他还在村里忙着核对、更新脱贫档案。“作为妻子,我何尝不想让他多陪陪我,多陪陪孩子。可我知道,他太热爱这份工作了,想要两者兼得,不可能!他有自己的使命、信仰,作为妻子,我愿意全力支持他。”周文超说。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

王新奇来了,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用奉献和付出在中原大地谱写了一曲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赞歌;王新奇走了,他闪光的足迹将永远留在辽阔的豫东大地上和千万人民群众的心中。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1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7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