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传统文化 > 正文

张镇芳恩师余连萼

时间:2021-04-02 10:35:51 来源:周口日报 编辑:詹亚琪

余连萼(1854年~1889年)字棣堂,号孚山,项城市高寺镇余营人。年十四失怙。性至孝,异常悲伤,超逾常礼,身大损,亲友悯之。奉养其母,和颜悦色,无微不至。他才思颖异,弱冠食饩(廪生)。家贫,请不起塾师,就到别家学馆读书。其母在家,不忍远离,又把母亲接住学馆奉养。及母病,总是忧形于色,煎汤熬药必亲尝温凉,衣不解带,日夜侍奉,日久不懈。

光绪二年(1876年)中乡试经魁(前五名)。眼看就能拿到俸禄,有钱孝养母亲了,哪知天不如人愿,正当此时,其母病故。余连萼卒遭大变,如雷击顶,如椎椎心,哀毁过度,形销骨立,拄着手杖方能行动。余连萼给母亲办丧事,不用乐器、不发孝布、不作佛事、待客不用酒肉,并不计较违背俗礼而受人讥笑。

余连萼事叔父如父,诚信无违言,出必告反必面,毕恭毕敬。叔父亦极钟爱之。处昆季以友爱,教子弟以义方,事必尽心尽力。他还为家族建宗祠、修族谱、定家规,同居几十口,无论男女老少,无不谨守礼法。家中常年无吵骂声,方圆几十里,注重家教的人,都向他家学习。

为母服孝期满,赴京参加会试,由于思念母亲,常梦与母形影相伴,作《都门梦母诗六十韵》,声泪俱下,让人不忍读。后以地少人多,兄弟共议分居,连萼流涕数日,不得以始从众议。他本应分田百亩,但考虑到长门人多、消费大,并要主持家族中的多种事务,仅取薄田三十亩,却说:“这就足够了。”

光绪九年癸未科(1883年)余连萼考中进士,按清朝任官制度,胪传出榜之后,皇帝立降谕旨,授一甲一名进士(状元)“翰林院修撰” 之职,一甲二名(榜眼)、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之职。三鼎甲直接授职,待遇优渥。而二、三甲的新科进士,还要在保和殿进行一次考试,叫朝考。成绩前列者,用为翰林院庶吉士;其次为各部主事、内阁中书和即用知县。余连萼被分在刑部第三司、比部司任郎中(从五品)。他供职惟勤,得到上司的器重,曾任刑部公文撰稿、秋审减等重要差使。他在刑部,负责秋审罪犯,因当时社会黑暗,罪犯不尽因犯法而刑拘。余连萼了解到,有些人是因被人所恶遭诬陷而无故坐牢;有些人是因家贫无以为炊,偶尔行窃,而被误为积年大盗;有些人是因他人欲霸其田产不给,反被陷害等等。余连萼考虑,人命关天,职掌天下大律,必须公正无私。所以,他办事特别慎重、细致,一丝不苟,废寝忘食,几至心力交瘁。

光绪十三年(1887年)八月,黄河决郑州。河水直达周口入陈(淮阳)。余连萼约一批人,为救灾募捐,日夜奔波,腿为之肿。一月之间募集巨款十三万金。同僚都主张官赈,余连萼力排众议,主张绅赈,实惠及民。大家都同意了他的意见,救活灾民无数。

光绪十五年(1889年)夏天,北京天坛火灾。余连萼认为是不祥之兆,郁闷了好几日,竟染上了暑症,时好时发,日久不愈,而精神大损矣,自知不能起。当时,他的学生张镇芳在此侍奉。余连萼勉强坐起,他要来笔墨,大书曰:“吾生平事业竟止此哉!”书毕,当场气绝。余连萼一生志气远大,怎奈天不永寿,英年早逝,未能一展鸿图,空有悲鸣而已。他的学生张镇芳虽然在侧,但也无力回天,徒增悲痛也。

余连萼去世后,无论和他有没有交情的人,都交口称赞他是“忠孝完人” 。同僚乡亲争来吊唁,并哭述曰:“我辈失一良友,国家失一良臣。”及灵榇还乡,虽妇女儿童皆涕泣不止,围观者莫不太息坠泪。

余连萼自幼就留心钻研儒学,又得同邑曹学礼为师,和夏耀荣黄学骞等友人,以道义相切磋,所以成就独大。在公事余暇时,他最爱读儒学大师倭仁(文瑞) 的著作,且身体力行。著有《孚山诗文稿》一书。余连萼在刑部时,大太监李莲英仰慕他的人品学问,通过余的一位同乡介绍,想与他交往,却遭到他的拒绝。

其子思端,廪生,宣统时举孝廉方正。

按:张镇芳童时,启蒙恩师夏轩臣(贡生)。余连萼在张家任塾师,是在1876年中举之后,1883年考取进士在刑部比部司任职之前。由于余连萼教导有方,与张镇芳之父张瑞桢相配合,才使张镇芳学业早成,1884年廪生、1885年举人第一名“解元” ,光绪十八年壬辰科(1892年) 考取进士。使张镇芳家族,从耕读世家步入官宦之家。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1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7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