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传统文化 > 正文

张伯驹家世及部分至亲的德政善行(上篇)

时间:2021-05-14 11:38:03 来源:周口日报 编辑:詹亚琪

据张世族谱载,张本姓吴,世居山西嵩南酸枣庄,明初迁来项城。始祖张二公落户虹河南,即殄寇镇的下虹桥。传至张公锡才,已是十三世。张锡才,字广聚,世据县城东北高庄。至锡才公时移居秣陵镇东北张新庄。县城以东地势低洼,淮草丛生。张锡才靠采薪割淮草,担卖淮草勤劳致富,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日久置地十数顷,仓中积粮一二百石,积钱数千缗。有了经济实力,锡才公便走上了育子成才之路。

其子张国安,即张伯驹的高祖父,字奠邦,号留余,监生。生二子。长子张程远,任山东郓城电务厅(从六品)。张程远生四子:长子普庆字尧天,候选县丞。二子普变、三子普化、四子普善。普庆生八子:长子淑颜又名钟芳,字毓庵,太学生、邑附贡生,候选教谕。张淑颜之妻是袁世凯的堂妹、袁保毅之女。张镇芳和张淑颜是大排行的兄弟,即同一个曾祖。

二子张致远(1798年~1875年),字静斋,号道久。因其孙张镇芳显贵诰封光禄大夫。到了张致远,迁住项城阎楼,家中已拥有土地二十多顷。张致远原配凡氏,无出、早卒。继妻刘氏生二子二女。长女嫁淮阳鲁台鲁氏子;次女嫁崔马庄太学生崔履中;长子张大木,太学生,38岁而卒;次子张瑞桢即张伯驹之祖,字恩周,甲午恩科举人,候选知县,钦加五品衔,赏戴兰翎,诰封光禄大夫。

张致远也是饱读诗书,因耻于非义进身,才榜上无名。据项城文史资料《守望文脉——张镇芳家族》一文中引,宣统三年项城知县朱宝璇为致远公写的《赠荣禄大夫静斋公传》记载:“公淑配刘夫人,为淮宁望族,掇巍科者踵相接,公亦以此自励,师友切磋,夙夜不倦,积久业益昌,试辄列前茅。卒以不屑辇金为幕夜行,不得志于有司。”

曾任北洋学堂监督,京师文科大学监督的孙雄所撰《项城张公馨庵(张镇芳)行状》一文中记载:静斋府君劬学励行,为世儒宗。弱冠应童试,列前茅。邑宰彭君使人授意,索馈暮夜金,府君(张致远)竣拒之。曰:“我耻于非义进身,宁落孙山外也。”古人云: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张致远拒绝贿彭知县,功名之路从此绝迹,慎惜!

张致远继配刘氏,是淮阳名士刘华躬的女儿。刘华躬,淮阳名儒,素称饱学之士,参加河南乡试,榜上名列第二。刘夫人经常向儿子讲述外公博学宏通,来鼓励子孙刻苦学习,早登龙门。刘氏嫁张致远时,丈夫已二十多岁,她便请名师指导丈夫学习典书,撰写文章。两个儿子到了读书的年龄,刘氏又请名师,夫妇二人亲自教子读书。长子张大木,入京城国子监,二子张瑞桢,考取了举人。张锦芳后来回忆说:“先严泮水采芹,秋围折桂,则皆先祖妣教育之力也。吾张氏自高祖采薪积财,富甲一邑。然虽积食箱而没掇青紫,卒为世人所轻视。自吾祖妣劝夫教子,终捷于春秋两闱,以为亲戚族党光。此乃张氏由耕而读之一大关键也。”

长子张大木生四子、二女,即张鼎芳、张存义(早卒)、张钧芳、张謦芳。四人和张镇芳是堂兄弟,镇芳公显贵后,被尊称为:大大人、二大人、三大人和四大人的兄弟四人。除张存义早卒外,三人皆入国子监(张镇芳、张锦芳则被称为五大人、六大人)。张大木的二女儿(张镇芳的堂姐),嫁袁世凯的大哥袁世昌。

二子张瑞桢(1839年~1897年),字恩周,号雨埏。祖居项城阎楼村。据张氏族谱载:张瑞桢,幼而奇颖,读书目数行下。精于天文地理,旁及先秦诸子百家,无不综览以博其趣,尤其精研《易经》。文章精深渊懿,纵横恣肆,不拘一格,他人不能及也。同县名士高积勋光绪丁丑年(1877年)进士,才望重一时,独倾倒于张瑞桢,二人常互相赠诗以唱和。高积勋有诗赞瑞桢道:“风度端凝张九龄,沈酣子史醉六经。观书朗朗眼如月,下笔振振走雷霆。”张瑞桢早年补博士弟子员,旋食廪饩。屡困于乡试,他边教书育人,边致力攻读,终于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考取了举人。张瑞桢考取举人,按惯例,士子们都要拜谢主考,正式成为主考门下弟子。因这年的主考刘若曾与张镇芳是同榜举人,张公虽出其门下,张瑞桢初次拜见恩师,刘若曾仍先行下拜伯父,一时传为佳话。(张瑞桢中举这年,五十五岁,三年后,于光绪二十三年五月,病逝于阎楼,享年五十八岁。)

张瑞桢之妻刘氏,是丁集镇刘新庄秀才刘其青的女儿,也是江北提督刘永庆之姑。刘永庆另一位姑姑,嫁给了袁世凯生父袁保中。刘永庆和袁世凯、张镇芳二人是姑表兄弟,袁世凯和张镇芳则是姨表兄弟。三国时,东吴乔国老的两位千金,凭借乔国老的德望,一位嫁吴王孙权,成了国夫人,一位嫁大都督周瑜,则成了一品夫人,后世闻名。项城秀才刘其青的两个女儿,虽嫁给了普通士子,却因子而贵,一位是民国首任大总统,一位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都贵为一品夫人,比起三国东吴大小乔,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必将留名后世。(刘永庆是一位勤政爱民,乐于善行的好官,其事迹另有介绍。)。

刘氏生二子二女,即张镇芳、大女、二女、张锦芳。刘氏出自书香门第,儿女刚会说话,其母便口授《三字经》《四字鉴略》《千字文》《百家姓》等蒙书,朝夕讲解其大意,到入塾时,外人都传说他们特别聪慧。其实,却是其母早期的启蒙教育,和后来其父的严格要求。张锦芳在《先兄馨庵公家传》一文中记载:兄长自束发受书备尝甘苦。凡读古文诗词,父亲危坐静听,抑扬顿挫之间稍有含糊,当即面加申斥。每天鸡鸣而起,默背复习,不许点灯,只燃二根香火,忘了就对着香火照视一下,防其用心不专。每逢三、八授课日,都要作诗文赋各一篇,次日早上交卷。稍有不工,几天内不断责嚷。张镇芳从十九岁游泮宫,二十一岁食廪,二十二岁考取拔贡,后中举人,成进士,十年寒窗,很少和家人团聚。直到第二年做了户部主事,才得携家眷入住京城。

张镇芳(1863年~1933年)字馨庵,号芝圃。光绪十八年壬辰科(1892年)进士。1901年,随两宫西狩回京,被恩赏四品衔,在农曹任职。继被委为银元局会办,直隶差务总办,天津河间兵备道,长卢盐运史,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民国时曾任河南督军兼民政长,盐业银行董事、董事长等职。张镇芳娶妻智氏,乃淮阳智王庄人。其父智杰之,庠生,伯父智照之,拔贡,曾任兰仪县教谕。智氏二十一岁嫁张镇芳,先生一子,数月疯疾卒。又生一女,次年庚子之乱,又卒于避难的路上,以后再无生育。张镇芳又娶了四位夫人,皆无生育。直到1903年,才将六岁的侄子张家琪(伯驹)过继过来。

张瑞桢长女嫁汝阳廪生杨悦善。杨悦善字亭云,1866年生于汝宁府之前年湾,廪生。其祖上出身贫寒,种大户张瑞桢家的土地。到父辈稍有好转,才让悦善读书,悦善幼聪颖、刻苦好学,张公爱其才隽,把大女儿嫁其为妻。婚时悯婿贫,随将县城西北大凡庄,一百二十亩地、一房丫头、一处宅院送作陪嫁。张氏生二子,长子杨可栋,字干民。少时即随其舅父张镇芳就读,毕业于北洋大学,初任河南民政科长,继调安徽禁烟局任局长。后见国是日非,便辞官归里,读书课子,习医施方惠济乡邻。二子杨可权,字仲恒,幼时,也随其舅父就读,毕业于天津警官学校,曾任天津铁路局南北段稽查长。后因戒烟操之过急而卒,时年二十九岁,妻栾氏殉节。

张瑞桢二女,嫁本县监生夏琦勋,生平不详。

张锦芳(1872年~1942年),字絅庵,晚清廪生,中华民国众议院议员、政事堂存记、道尹。张锦芳娶妻马氏,乃曾任广西武宣知县马秀芝之女。马氏因受到其父良好的教育,知书识礼,惜无出、早卒。马秀芝也是个清正爱民的好官,其事迹另有介绍。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1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7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