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传统文化 > 正文

愿得此身长报国

时间:2021-03-26 09:59:19 来源: 编辑:

中国古代既有倾国倾城的四大美女,也有引起万人空巷争相观看的千古美男。如果选美男的“代言人”,首推人称“河阳一县花”的潘安。据《世说新语》记载,潘安每次外出游玩都有大批少女追着他,向他献花献果,他回家时总是满载而归,“掷果盈车”的典故便由此而来。有名的美男还有与屈原齐名的辞赋家宋玉,貌柔心壮、才武而面美的兰陵王,“京城媛女无端痴,看杀玉人浑不知”的卫玠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的嵇康,他们不仅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典故,还留给了后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只是,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他们的故事终究不够厚重,对后世的影响着实有限。

读《宋史·文天祥列传》,遇见一位别样的文臣,别样的美男。

他身材魁梧,皮肤美白如玉,眉清目秀,双目炯炯有神。这个玉树临风的男子才如宋玉,貌比潘安(即使遇害数日后仍面色如生),又生在被视为“文人的乐园”的宋朝,却未享受过盛世的荣华,而是以轰轰烈烈的一生给中华民族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孩童时代,文天祥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是“忠”,羡慕不已,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以“忠”入魂,融入他的骨子里,融进他的血液中,支撑他成为抗元名臣,成为汉族的英雄。

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二十岁的文天祥考中进士,对策集英殿。他以《法天不息》为题,万余字的策论一挥而就,被理宗钦定为状元。理宗见其名,曰:“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文天祥遂以宋瑞为字。

从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元军伐宋开始,至宋怀宗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灭亡,文天祥的仕途和人生早已与风雨飘摇的大宋王朝紧密联系在一起,生逢乱世的状元郎有着不同于盛世文官的人生际遇。

大宋真的厚待文人吗?是,但我认为不全是。

宋太祖赵匡胤以忠厚开国,奉行“文以靖国”的理念,“右文抑武”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相传有政治远见的宋太祖还立下秘密誓约,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臣子敢于直言进谏是难能可贵的。宋太祖此举无疑保障了言路的畅通,使台谏官在谏诤和弹劾时最多不过被贬官流放,说宋朝优待士大夫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纵观宋朝名臣,其实被“厚待”的并不多。

大宋厚待辅佐宋太祖开国,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也厚待立朝刚毅、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包拯,可像他们一样在官场上能善始善终的毕竟是少数。忠臣良将难得好下场似乎是历朝历代不变的定律。“渭南三贤”之一的寇准曾被宋太宗视为魏征,对大宋功不可没,可是在真宗、仁宗两朝两度罢相,数次被贬,最终在含冤负屈忧病交加中故去。“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兵。”病中的他对大宋该有多寒心!

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忧国忧民的范文正正色立朝,慷慨直言,于1029年至1035年间三次被贬,三进三出于朝堂,但他的“三光”风范却影响着庆历士风,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更是对后世影响深远。庆历新政失败后,他在地方辗转为官,直至病逝。下笔能言,知兵善战的一代奇才尚且如此,他人又能好到哪儿去呢?至于在靖康之难中匆忙立国的南宋一朝,在用人上的失败较之北宋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南宋第一相李刚开始到灭国时的文天祥、陆秀夫,真正的治世名臣心怀国家,在朝堂上却屡遭排挤,宋室何曾厚待过他们?

蒙古帝国兴起。偏安于江南的南宋却是权臣专政,失去监督的权力令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之流私欲膨胀,南宋政治日渐腐败。1233年,南宋联蒙灭金,靖康之耻终于得雪。然唇亡齿寒,之后的几十年蒙古大军屡屡南下,忽必烈更是志在灭宋。

奸佞当道,误国误民。内忧外患之中,忠肝如铁石的文天祥苦苦抗争。为救国家和民族,他把全部家产作为军费,以江西提刑安抚使之职率军入卫京师。他本是文人,却要同武将一样同元军厮杀;他数次被俘,九死一生,历尽苦难,只为给南宋君民擎起一片天。

“擎天者,文天祥。捧日者,陆秀夫。”宋末三杰,除张世杰外,文、陆均为文臣,如果南宋朝廷给他们机会,或许中国的历史会因此而改变。可惜没有如果。

历史,是永不谢幕的一出戏,几千年来不停地上演着王朝的兴衰更替和人世的悲欢离合。

历史,又无情地和文天祥开玩笑。

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宋恭宗被俘。吉王赵罡在福州即位,是为端宗。文天祥任枢密使、右丞相,作为使臣和元军谈判。皋亭山上,他与元朝的丞相伯颜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理屈词穷的伯颜发怒,将其扣留,押至镇江。文天祥和侍从杜浒等人伺机逃脱,绕道北行,在海上漂流数日,经长江口南归。“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有什么能挡得住他赶回南方,重整山河?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好不容易逃至真州,却是才出龙潭,又如虎穴。元兵要抓他,宋人以为他已投降元朝,也要杀他,他有多少次走到人生的穷途末路?

他是史上最落魄的丞相,踏上仕途即选择了亡命之路。他被元兵围追堵截,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向樵夫讨些残羹冷炙;他躲在土墙里,躲在箩筐中,在东躲西藏中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他的手下不是战死就是投降,妻儿都被元军抓住。“六合全覆而争之一隅,城守不能而争之海岛”,明知无益,却仍为宋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什么支撑他求仁得仁,视死如归?

1278年底,广东海丰五坡岭,文天祥被俘,服毒未死。蒙古汉军元帅张弘范坚持让文天祥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捍卫父母,怎么可以教别人背叛父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以《过零丁洋》诗交张弘范,张弘范方才作罢。

1279年二月初六,崖山海战,宋元之间的最后一战,宋军失势。左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背负8岁的宋怀宗(卫王)赵昺投海自尽,后太傅张世杰亦赴海而亡,十余万南宋子民相继投海殉国,宁死不降。草木含悲,风云变色,山河呜咽。

被张弘范强行带至崖山战场的文天祥目睹这一场惨状,悲痛欲绝,作长诗《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在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以哀之。

崖山之后,已无中国。但是,象征民族大义的崖山精神永在。

南宋末年,先有贾似道等人,后漂于海上的行朝又被陈宜中之流把持,权奸误国,文天祥有纵天之志,又能奈何?人有运,国亦有运。南宋灭国,时也,运也,非文天祥、陆秀夫等人之无能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一表真名世,但汉朝兴衰的经验教训有几人会借鉴?宋室两度倾覆于异族,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文天祥绝食八日,未亡,被送至元大都囚禁。他是元世祖忽必烈心中最有才、最想得到的南宋官员,因此几年间劝降之人不断,包括忽必烈本人。

1282年,在又脏又矮,又湿又暗的监狱中,文天祥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他以虚弱的身体应对各种污秽之气,凭的就是这种天地间的凛然正气。这正气,在大自然,是构成日月星辰、高山大河的元气;在人类社会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时,表现为祥和之气,而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关头时,表现为仁人志士刚正不阿、宁死不屈之气。

这正气,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在齐国为舍命记史的太史简;在晋国为秉笔直书的董狐笔;在秦朝是为民除暴的张良椎;在汉朝为赤胆忠心的苏武节;是三国时宁死不降的严颜将军;是西晋时舍身护主的嵇绍侍中……七百余年后读之,仍能感受到文天祥书写十二位忠臣义士壮举时的慷慨悲壮,感动之余不禁为他叹息:不愧是理宗钦定的状元,可惜生不逢时!

文天祥始终不肯屈服,只求一死,终被杀害。“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他以身许国,对南宋赤胆忠心,从容赴死才是解脱。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我想起孟子和公孙丑的一段对话。

公孙丑:“请问老师最擅长哪一方面呢?”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我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请问什么是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是天地之间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古往今来,这种“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引领无数忠烈之士以鲜血和生命写下可歌可泣的篇章。

这浩然正气,在古代的仁人志士身上,在文天祥和他的《正气歌》上,在无数共产党人身上。

这正气,是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的李大钊临刑前神色自若不变,高呼为主义而牺牲,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照幸福,不惜断头流血。

这正气,是方志敏“矜持不苟,舍己为公”,为可爱的中国呼喊,不惜以身殉志。

这正气,是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刑场上大义凛然,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气壮山河的诗篇。

这正气,是红枪白马女英雄赵一曼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淡定从容,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一点浩然气,不屈中华魂。这浩然正气在中华大地世代传承。

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复必振。”浩然正气铸就了中国的脊梁,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并终将迎来伟大复兴!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2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