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传统文化 > 正文

伏羲文化是“万年文化史”的首端

时间:2023-08-17 10:03:58 来源: 编辑:

专家简介:王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副主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

8月14日至16日,首届伏羲文化论坛在淮阳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副主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震中,以“伏羲时代与史前八卦文化”为题,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他用翔实的文献和考古材料,对作为“三皇”之一的伏羲、伏羲时代的界定,史前八卦文化、伏羲与太昊及女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他说,伏羲文化是“万年文化史”的首端。如果说黄帝是“人文初祖”,代表了五千年前后中国进入了文明社会、文明时代,那么,伏羲则代表了一万多年前由狩猎经济向农业过渡,即由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过渡,年代约为距今1.5万年到1万年间。在由狩猎向农业过渡的一万多年前,伏羲发明八卦,非常了不起,这是中华《易经》文化之始,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七种“三皇”组合 伏羲稳站“C位”

作为“三皇”之一的伏羲,究竟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王震中表示,“三皇”是中国文化史上极其重要的发展阶段,在上古有划时代意义。根据统计,秦汉以来的“三皇”至少有七种组合模式:

一是“天地人三皇说”,如《尚书大传》有:“托遂皇于天”“托戏皇于人”“托农皇于地”,这个“戏皇”就是伏羲;二是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春秋元命苞》);三是以遂皇、伏羲、女娲为“三皇”(《春秋命历序》);四是以伏羲、神农、燧人为“三皇”(《白虎通·德论》);五是以伏羲、神农、共工为“三皇”(《通鉴外记》);六是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玉函山房辑佚书》引《礼稽命征》、孔安国《尚书传序》、皇甫谧《帝王世纪》);七是以伏羲、神农、祝融为“三皇”(《白虎通·德论》)。

以上七种说法中,第一种“天地人三皇说”,是一种哲学式的构思,它与完全由人组成的“三皇五帝”古史体系不属一类。另外六种,究竟以哪三人为三皇,说法各异。东汉末年的王符在《潜夫论·五德志》中说:“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伏羲、神农为二皇”,可见伏羲为三皇之一,是得到普遍认可的。

伏羲究竟是秦汉时期被“层累”出的,还是先秦文献里就有?

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先生提出中国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王震中说:“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等。禹是西周时就有的,尧、舜是到春秋末年才起来的。越起得后,越是排在前。等到有了伏羲、神农之后,尧、舜又成了晚辈,更不必说禹了。我自己就建立了一个假设,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今日重新思考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以他为旗手的“古史辨派”有贡献,也有局限。说组合的“三皇”出现在秦汉以来的文献,这是顾先生的贡献。但是,三皇各种组合中的一个个“人物”(或可称为“上古诸帝”,或可称为“三皇式”人物)却出现在战国诸子的论述中,并非从秦汉才开始叠加。战国时说到上古诸帝,很多地方把他们作为历史的推移和递进来讲。如《战国策·赵策二》记载赵武灵王说:“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宓戏(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三王,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庄子·缮性篇》:“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商君书·更法篇》:“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

伏羲时代为何时?由其文化特征来决定

“确定伏羲时代,应该由其文化特征来决定。”王震中表示,伏羲的文化特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民以猎”(《尸子》), “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 《易传·系辞下》)。二是,伏羲始“制嫁娶”之礼(《古史考》)。三是,“始作八卦”。“教民以猎”和“结绳而为网罟”,是说狩猎是伏羲重要的经济生活。“以佃以渔”,是说伏羲处于由高级狩猎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过渡时期;“制嫁娶”之礼,是说伏羲时已经入氏族制,有了氏族外婚制;讲伏羲创制八卦,最经典的是《易传·系辞下》所言:“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说明已出现原始、朴素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这是伏羲文化特征中最独特的一个。从伏羲“教民以猎”和“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可以得出伏羲时代是我国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距今约1.5万年到1万年间。伏羲之后的神农时代,从农业的发明来看,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年代应为距今12000—9000年;从神农发明耒耜农业工具来看,考古发现距今8000—7000年出现了耒耜农具。所以神农时代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农业发明时期,距今1万多年,后一阶段是耜耕农业时期,距今8000—7000年。

“然而,伏羲在由狩猎向农业过渡的1万多年前发明了八卦,是非常了不起的,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而独特的地位。”王震中说。

伏羲与女娲

女娲是何时出现的?明确说女娲与伏羲有关系的是哪些材料?王震中说,女娲的出现也见于战国书籍。如《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郭璞注:“或作女娲之腹”),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淮南子·览冥训》说了伏羲氏之后,又说“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但从中看不到女娲与伏羲有什么具体关系。《风俗通》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也没说有何关系。

王震中说,明确说女娲与伏羲有关系的材料是1942年发现的《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在楚帛书中,把伏羲和女娲描绘成一对起源于渔猎时代的男女祖先,并说伏羲和女娲生有四子,这四子是掌守天地的四神。到了汉代,有许多画像石上刻有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尾交其上”,如汉代武梁祠画像石。唐代庐仝《与马异结交诗》“女娲本是伏羲妇”,《全唐诗》注说:“一作‘女娲伏羲妹’”。清代陆次云《峒谿纖志》说:“苗人腊祭曰报草。祭用巫,设女娲、伏羲位。”近代学者芮逸夫著有《苗族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记述了伏羲、女娲由兄妹而成夫妇。把汉代伏羲女娲画像石和唐代以来有关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的传说及苗族的有关传说放在一起考虑,似乎伏羲女娲是有关系的,而且他们的婚姻还属于族内群婚。这与《古史考》说伏羲始“制嫁娶”之礼的说法矛盾。如何解释这一矛盾呢?我们说,伏羲时代处于由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这时的婚姻形态也恰恰处于由族内群婚向族外氏族婚过渡。所以,伏羲与女娲兄妹成婚就是过渡期族内群婚的记忆痕迹。

“伏羲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果说黄帝是‘人文初祖’,代表五千多年前中国进入了文明社会、文明时代,那么,伏羲则代表了一万多年前由狩猎向农业过渡,即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这是中华文化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在王震中看来,这点恰好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一致的。例如,伏羲文化中的八卦文化是中华《易经》文化之始,是阴阳变化观念、朴素辩证思维、四极八方宇宙观念之始,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因此,说伏羲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2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