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理论时评 > 理论文章 > 正文

稳住重点群体就业,抓住稳定就业基本盘的“牛鼻子”

时间:2022-03-09 10:17:54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编辑:詹亚琪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31次提及“就业”,可见“就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这些要求都向我们传递着强烈的“稳就业、扩就业”的信号和决心。

政府工作报告中释放“稳就业、扩就业”的政策信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稳就业、扩就业”方面释放出“政策取向上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程度上提质加力,执行上落实落细稳举措,发力点上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政策取向和政策信号。

一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要强化优化,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要坚决清理取消。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二是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要实现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

三是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尤其强调稳住和扩大重点群体的就业,如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并要求在双创、灵活就业、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公共就业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强化相关举措。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四是“放水养鱼”,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企业是承载着数亿人就业创业的市场主体,是参与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主体。报告中多次提及增加市场主体活力,尤其是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这传递出很重要的信号。当前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稳就业任务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在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放水养鱼”,继续通过减税降费助企纾困,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强调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以稳定市场预期,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以有力提振市场信心。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财力支持,补助资金直达市县,确保退税减税这项关键性举措落实到位,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激发承载着数亿人就业创业的上亿市场主体活力。

实现重点群体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就业是“六稳”“六保”的关键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也是最大的民生和社会稳定之基。当前及未来,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以及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就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要解决好就业问题,重点人群是关键,严峻的就业压力,主要就集中在重点人群身上,深入推进重点群体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就抓住了稳定就业基本盘的“牛鼻子”。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应分类研判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聚焦解决重点群体的就业重点、难点和风险点,为重点群体提供“精准”政策支持。

一是着力推动高校毕业生“稳就业、扩就业、就业提质”。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2022年预计大学毕业生人数为107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同时,新时期高校毕业生的群体特征、就业诉求、就业预期以及就业选择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该群体的就业问题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好不好,优不优”的问题。而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的配置以及人力资本素质提升,是解决我国“卡脖子”问题的关键,也是创新的重要源泉,为此,首先要着力解决大学生群体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其次针对“慢就业”“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等新现象,提供更多的政策工具。

二是关注城镇青年群体就业价值观,减少失业风险。一方面,2021年9月,我国城镇青年群体(16-24岁)的调查失业率为14.6%,远远高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4.9%。城镇青年群体失业率相对高,脆弱性大,易引发社会风险,影响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城镇青年群体自身就业观念较为被动,制约了青年参与就业的意愿,导致其劳动参与率下降。鼓励探索职业教育的反失业作用,倡导“蓄能期”理念,鼓励城镇青年有效利用未就业空档期,实现就业能力的阶段性赋能。通过家庭、社会、学校协同引导城镇青年就业价值观,引导该群体“有业就、就好业、成事业”。提供与城镇青年群体特征匹配的就业岗位以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和精准度。充分利用社区渠道路径,由社区提供部分经费资助和项目帮扶,鼓励从事自雇性或灵活性工作。

三是不断完善退役军人群体安置制度,促进市场化就业。该群体主要有两种就业方式,一是义务兵和普通士官群体,其就业以自主择业,自主就业为主。二是达到一定服役年限的士官和有特殊立功表现或因公致残、因战致残的群体,其就业以安置方式为主。针对这一群体的就业特点,重点应紧紧抓住义务兵和普通士官群体自主择业困难以及特殊贡献群体的就业安置补偿及就业质量提升两个关键性问题。

四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群体扩容提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解决农民就业困难的有效方式,对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更大,能力不足,且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仍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要明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群体在新时期面临的潜在就业难点、失业风险和提质痛点,着力解决这一群体扩容、提质问题。民营经济的发展能够创造出大量的非农就业机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出口,促进相关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是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五是帮扶困难就业重点群体就业。福利经济学认为,社会福利水平高低取决于社会中最弱势群体的福利水平高低。社会总体就业充分性与就业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中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机会、就业工资、社会保障等。保障住困难就业重点群体,就坚守住了就业底线。要聚焦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建立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机制。二是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就业需求。首先是脱贫人口稳定就业,防止返贫。其次是残疾人就业援助与精细化服务。2020年我国残疾人就业规模达到862万人,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残疾人就业量实现了持续的、稳定的增加,但目前仍未能实现充分就业。再次是零就业家庭就业权益保障,其核心是促进零就业家庭再度进入劳动力市场。可通过探索数字人民币补贴,降低领取失业救济金的程序性限制门槛;扩大发放消费券和抵扣券等补贴政策规模,采用数字人民币方式对零就业家庭和失业人口一次(或若干次)发放较大规模收入补贴等,扩大失业救济的民生托底作用。同时,通过提供灵活多样的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方式,对零就业家庭实行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推动实现重点群体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稳就业、扩就业”的关键,也是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在新发展阶段应全面把握我国重点群体就业可能面临的重大挑战,按照“分类帮扶、因人施策、精准精细”的原则,进一步落实相关就业保障机制,这样稳住就业基本盘的“牛鼻子”就牵住了。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2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