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理论时评 > 理论文章 > 正文

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的“三个自觉”

时间:2023-11-15 10:24:52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编辑:詹亚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其以深刻的学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性、以完备的体系论证其理论的科学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高校肩负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使命,应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上走在前列,不断增强体系化、学理化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三个自觉”。

增强体系化、学理化学习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自觉

体系化、学理化是一切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其中,体系化是基础,学理化是关键。体系化会使思想具有严谨的结构形式,成为内在融通、逻辑互证的有机整体。学理化会使实践经验上升到科学的认知层面,成为能够汇通历史、掌握群众、引领时代的科学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是科学理论走向成熟的必然趋势。

提升学习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自觉,就是充分认识到体系化、学理化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以体系化的方式把握思想整体,以学理化把握蕴藏其中的哲理、学理和道理,用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和把握这一思想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已经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其超越具体知识领域和学科框架的整体视野、完备性和包容性都是其他任何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所无法比拟的。它对自然界、人类历史、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人类思维发展,实现了全面而系统的总体论说,融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被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宏大叙事”照亮。当今时代的复杂性远超历史上的任何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总结和充分运用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断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为新时代的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历史和现实一再验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恰恰源自对社会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整体性揭示和系统性阐发。因此,只有坚持体系化、学理化学习领悟这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刻把握创新理论形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这个时代,以理论体系化的力量观照和指导当下,深刻体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历史必然。

增强体系化、学理化深入研究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自觉

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总结经验、探求未知、发现真理的过程,也是一个以思想理论的方式不断把握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揭示客观规律、预见事物发展必然趋势的过程,这个过程蕴藏着深刻而独特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一系列科学思维的运用。不断提升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自觉,就是要学好用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升理论创新的科学思维能力。

事实上,体系化既是理论研究的方式,也是一种综合性思维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并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通过建立系统框架,可以更全面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学理化思维能够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以便让对象能更好地理解其内在的本质和运作原理。理论体系化水平不高,体现为理论停留在“概念化”“片段化”甚至“星丛化”阶段。理论研究若止步于“概念化”,会造成理论局限于词句库上,无法把握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无法从整体上建立起原创性范畴间的联系。理论研究的“片段化”,会导致目的性取舍、功利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个别内容,肢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损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理论研究的“星丛化”是对碎片化理论表达的一种描述,尤其体现在后现代主义“去中心化”“去规律化”的解构趋势中,要谨慎对待理论研究的“星丛化”表达。如果理论研究“学理化”水平不高,就会使理论研究停留于事物的表象描述与经验阐释层面,无法实现对大量社会现象、政治生活的高度抽象和学理概括,无法凝练出与文化精神内核相契合的元理论,无法实现知识再生产的代际传递。

为此,要深化理论研究的体系化、学理化水平,提炼标识性概念是重要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不同理论部分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融通,必须以共识性概念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要以综合性思维方式,从整体把握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凝练出与文化精神内核相契合的观点和命题,构建出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理论框架与内容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宏观上确立和提升理论的原创性水平,使理论经受住文化交流融合与时代风云激荡的考验。学好用好体系化、学理化思维,有助于指导我们跳出常识性和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思维迈进,这既是推动工作更具规划性和系统性的现实要求,更是持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水平的应有之义。

增强体系化、学理化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行动自觉

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过程也是思想观点被群众所掌握,转化为干事创业本领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推进理论创新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内的空想,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如果讲不清党的创新理论的整体性和学理性,就会影响学习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为此,高校要根据教育对象特点,多维提升师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提升教育引导的实效性。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阐释的学理化,坚持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能够为师生答疑解惑,增强创新理论的亲和力;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建设,避免重复性、低质性讲授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坚持守正创新讲透精神要义,提升创新理论的针对性;要加强教学过程的体系化和学理化水平,改变教师热衷于讲故事,不喜欢讲理论,或者愿意讲理论,不善于讲体系,讲不出理论体系“所以然”的情况。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地要求将科学理论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而这就要求理论能实现通俗化,以确保受众对象能够学懂弄通。推进理论通俗化的核心在于学理化,缺乏学理支撑的理论通俗化极易走向庸俗化。以学理化为基础的通俗化能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能言简意赅、简明易懂地把基本原理传达给受众,使他们领悟真理、开启智慧;丢弃学理性的通俗化则流于话语形式、疏于本质认知,最终只会陷入庸俗化的窠臼。在这个意义上,只有把握体系化、学理化的内涵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理化研究,才能做好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转译,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大众化传播中实现创新性发展,在推动理论研究成果向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育人体系转化的问题上做好大文章、展现高校新担当。

体系化、学理化是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更是高校深入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现实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刻把握系统化、学理化的内涵要求,积极探索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途径,使高校的理论研究优势不断转化为实践动力,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提效。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周口市人才工作服务中心承办 联系电话:0394-828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