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聚焦“三好”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把乡村人才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围绕扶植好苗子、施展好身手、选树好典型,培养造就了一批扎根基层、活跃乡村的“土专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将“好苗子”扶植起来。由区委人才办牵头,区农业农村局、科技局、住建局、人社局、文广和旅游局、总工会等部门分头组成若干工作小组,从乡村振兴各领域一线遴选生产、经营、管理、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种养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各方面的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申报入选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7名、“三带”能手11名、“三带”新秀32名,评审认定海门区优秀乡土人才30名,两年培养期内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津贴补助。同时,出台专项政策,鼓励乡土人才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展示和切磋才艺,获奖人才最高可获得50万元奖励。近年来,先后有50多名乡土人才在各大赛事、评比中获奖。中华木作大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薛爱民和“三带”新秀徐美玉等乡土人才先后在全国和江苏省大赛中获得金奖(一等奖)。
让“好身手”施展开来。坚持“行业部门管行业人才”,将乡土人才专长和行业发展所需无缝对接、有机融合,为乡土人才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提供广阔舞台。先后有23名优秀乡土人才到高校、中职学校担任产业导师,19名乡土人才在自己创办的企业、农场建立职业学校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分校)、“教学实践基地”。国家“万人计划”专家、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京海禽业集团董事长顾云飞,30多年如一日潜心研究肉鸡养殖,受邀担任扬州大学特聘教授,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主持攻关和科研课题76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5项。在各领域乡土人才的带动下,海门相继涌现出“建筑小镇”“家纺小镇”“草莓村”“甜瓜小组”等“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带富了当地及周边群众。
把“好乡贤”选树出来。优秀乡土人才往往在当地有一定的威望,把乡土人才团结好、凝聚好,对引领乡村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海门区建立区、镇领导联系服务优秀乡土人才制度,“1+1”结对“联谊”,常态走访交流。为优秀乡土人才开辟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定期组织优秀乡土人才参加健康体检、疗养等活动。注重加强对乡土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先后赴延安、井冈山举办了“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专题研修班,在南通、海门“两台一报”开设“优秀乡土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和“优秀乡土人才风采录”专栏。注重将贡献突出的优秀乡土人才推荐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更高平台上参政议政,推荐参评劳动模范等先进荣誉,省首批乡土人才“三带”名人、海门“养猪状元”唐慧娟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海门优秀乡土人才代表“建筑工匠”陈锦石、“花布大王”陆亚萍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0多名优秀乡土人才受到南通市级以上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