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宁乡:“煤乡”变“绿乡”
金秋时节,走进湖南省宁乡市煤炭坝镇贺家湾村,条条村道干净整洁,房前屋后鲜花正艳、瓜果金黄,一派安宁丰收之景。
从井下到地面,从“采煤沉陷区”到“美丽乡村”,由“问题村”变“示范村”。近年来,贺家湾村以党组织为龙头,强化党建引领,瞄准突出问题,深挖自身潜力,历经整体转型,实现了蝶变新生,先后获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省卫生示范村”“省特色精品村”等荣誉,成为宁乡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偿还“生态欠账”
作为以前的煤炭主产区,曾经的贺家湾村“靠煤吃煤”。当年,贺家湾村煤矿数量高峰期曾达15家,开采时间长、采掘范围广、挖掘深度大,导致地表沉陷和斑裂相当严重。道路、桥梁、河道、水渠等也受到严重损坏。面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这一残酷现实,贺家湾村党总支直面矛盾不回避,面对责任不推卸,大力推进沉陷治理工作,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贺家湾村党总支先后深入开展党员联户和党员干部“四联五到位”民情大走访,支村“两委”带头召开屋场会议280余次,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心声。同时,充分发挥联户党员干部作用,收集群众在公路建设、住房修缮、农田灌溉等方面诉求120余个,收集意见建议540余条。
针对不同问题,贺家湾村党总支逐个研究、建立台账、分类施策,近年来,成功化解因地质沉陷引发的矛盾250余个,对符合补贴条件或房屋为C、D级危房的1000余户全部安置到位。同时,积极组织焊工、电工等培训,推荐村民到煤炭坝门业园工作,先后解决30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以前,公路两侧农田还是杂草丛生。这几年经过大力建设、美化,每年春天,都是一片花海,引来众多游客打卡。”贺家湾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该村相继填埋治理溶洞9处,治理、新建河道及水系20千米,修复、新建公路60余公里,黑化亮化公路30余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0公里,乡村面貌大为改观,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铸造绿色“引擎”
“感谢我们的村干部,带着我们把收入又提上来了,现在的收入比当年在煤矿挣得多了,而且还十分安全。”村民杨俊武说道。
随着资源枯竭,2014年11月,煤炭坝镇所有煤矿关停,贺家湾村村级集体经济遭遇“腰斩”,村级收入锐减超过90%。为破解集体经济薄弱的困境,贺家湾村党总支提出“变废为宝、盘活资源、发展产业”的转型思路。为积极盘活资源,该村党总支牵头成立贺家湾村土地合作社,大力推进土地流转。120名党员带头签约入股,带动村民参与,全村集中流转土地2000余亩,为引进农业项目奠定了基础。
在项目招大引强方面,贺家湾村注重发挥“两代表一委员”、支村“两委”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人员的资源、人脉优势,为引进农业项目献计出力、牵针引线。2019年底,得知晟林生态田园项目有意在宁乡进行投资,贺家湾村党总支主动对接沟通,最终成功引进晟林生态田园项目。该项目投资约3000万元,主要发展盆栽花卉、水果采摘等,每年解决村民用工200余人。
近年来,贺家湾村先后引进智慧鱼池等12个农业项目,农业产业发展初见成效,预计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达40万元,实现产业底色由“黑色”向“绿色”的转变。
同时,该村还充分利用资源“再生”价值,采用“镇为主、村配合”的模式,在原来煤矿工业遗址上成功打造竹山塘遗址公园,2019年签约潇湘影视集团,目前已拍摄《共产党人刘少奇》等7部红色题材电影,实现从“挖煤炭”到“挖文化”的转型。同时,该村还充分利用资源“再生”价值,采用“镇为主、村配合”的模式,在原来煤矿工业遗址上成功打造竹山塘遗址公园,2019年签约潇湘影视集团,目前已拍摄《共产党人刘少奇》等7部红色题材电影,实现从“挖煤炭”到“挖文化”的转型。
党员带头当先锋,打造宜居“家园”
“经济条件上来了,我们就可以改善村里的环境了。”贺家湾村党总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修补生态创伤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美丽屋场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跟着党员干,群策群力共建美丽家园。
党员示范带头,群众积极跟进。近年来,贺家湾村党员群众共捐资捐款266万元,筹工筹劳1.2万个,无偿让出土地31亩、拆除围墙168座,极大地助推了屋场建设。“美丽屋场建设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我全力支持,先从我家的围墙拆起。”在荷叶塘屋场建设中,老支部书记欧国云顶住家庭压力,带头拆除围墙。在欧家坪屋场建设中,党员谢谷良为公路建设,不讲条件、不谈价钱,主动腾地2.8亩。
贺家湾村按照小组申请、村民筹资、村组共建的方式,着力打造群众生活休闲的“大观园”。先后建成学堂滩、贺家湾、荷叶塘、欧家坪等4个美丽屋场,小江南等5个美丽屋场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同时,该村注重激发党员群众的主人翁精神,逐步形成了卫生评比制度,爱护环境卫生已成为村民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