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促旅 以旅兴文 蹚出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眼观波涛汹涌,耳听湍湍流水,似入人间仙境……”眼下,流经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交道镇的洛河正处于丰水期,碧绿透亮的洛河水缓缓地从龙首坝顶一泻而下,坝下河床狭窄,形成悬泉飞瀑,其风景如画……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赏。
绿色:悬泉飞瀑龙首坝翠绿富美樊家川
“商颜苍苍,洛水泱泱……三农乐耕凿之天,康衢歌太平之美。”这是元代著名诗人杨维桢在《龙首渠赋》中对龙首渠这项伟大工程的盛赞。
古有龙首渠,今有龙首坝。龙首坝由爱国将领杨虎城倡导,近代水利专家李仪祉主持规划,为洛惠渠灌区引水枢纽,因建于汉武帝时期的龙首渠渠首段而得名。
龙首坝自建成后,浇灌着蒲城、大荔、澄城近百万亩农田。而位于龙首坝之侧的澄城县交道镇樊家川村,由于龙首坝洛河地势较低的缘故,上游水从村旁流过,没有灌溉到这里的土地,村里老一辈人形象地说:“水从村前过,吃的包谷馍。”
据樊家川村党总支书记樊建武介绍,农业学大寨期间,当时支部书记樊孙康带领群众引水上山,时至今日,老支书的精神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樊家川人兴修水利发展产业。近年来樊家川人兴修水利发展产业,在做好粮食种植的基础上,建设了有机酥梨示范园、大棚设施采摘园等,全村发展酥梨、金寿杏、雪里红桃等特色水果4000余亩。“我们做强休闲观光现代农业,打造龙首坝景区,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使樊家川由‘米粮川’向‘花果山’‘观光园’‘美景区’多极转变。”樊建武说。
黑色:世界看见尧头窑澄城邂逅黑瓷美
“孩子们,画的时候要发挥想象力,要构思出你想画出的图案,我们在陶瓷上彩绘,也是为这千年黑瓷注入活的灵魂。”近日,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忠阳正在给孩子边讲边示范。刘忠阳是澄城县尧头镇尧头村人,出身陶瓷世家,国家级“能工巧匠”获得者。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尧头村,通过刻苦学艺,成为从采矸、配釉、拉坯、施釉、刻花、划花到装窑、烧窑、开窑的全能型人才。
“六一”期间,由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指导的国际讲解员“感知黄河文化解码多彩渭南”多语种对外传播活动走进澄城县尧头窑遗址,来自尼日利亚、安哥拉、尼泊尔、马达加斯加、蒙古国等17个国家的长安大学留学生欣赏了形态各异的黑瓷作品,体验拉坯制瓷工艺,感受千年窑火的魅力。
尧头窑遗址被专家赞誉为“中国古瓷窑活化石”,是国内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存最丰富的古瓷窑遗址,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节点。目前,尧头陶瓷产业已成为当地富民增收、产业拉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有力推动了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也让昔日生生不息的千年窑火重现辉煌。
红色:旌旗红动壶梯山“四新澄城”展新颜
壶梯山因形似水壶、状如阶梯而得名,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48年8月,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贺龙、习仲勋、张宗逊、王震等领导人运筹指挥下,发起了澄合战役,因壶梯山是澄合战役主战场,当地人也称之为壶梯山战役。壶梯山战役歼敌近万人、解放三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挺进关中、解放大西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揭开了解放大西北的序幕!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也涌现出了张富清等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
为了体悟传承这种英雄精神,澄城县创新推出了剧场党课这一党史学习教育的新载体。创新剧场党课以大型原创秦腔《张富清1948》剧情为主线索,生动展示了张富清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的人生历程。
据澄城县委原党史办主任弥智学介绍,党史学习教育及“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澄城县依托壶梯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创新剧场党课,打造“澄城红色名片”。2019年至今,累计接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现场教学活动1300余批次、6万余人次。
据悉,下一步澄城县将继续推出“非遗美食大赛”“中国农民丰收节”锣鼓大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奋力建设绿色活力、富裕明朗新澄城提供强大的文旅融合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