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他山之石 > 正文

党员带头致富人郑长吉:小苹果托起致富大产业

时间:2022-09-09 16:53:16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詹亚琪

秋风送爽、硕果盈枝。初秋时节,走进甘肃省通渭县新景乡王湾村,山间梁峁绿树成荫,随处可见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长势喜人。村庄内,村级活动场所设施完善,功能健全,农村整齐划一,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一幅崭新的乡村振兴画卷尽收眼底……这一切改变,离不开甘肃省通渭县新景乡王湾村党员郑长吉的引领带动。

王湾村位于通渭县新景乡东部,如今这片挂满了“金果果”的山坡,十多年前清一色地种植着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用“地薄而域隘,山阻而物贫”形容并不为过。村里无特色产业带动,这让王湾村一度深陷增收致富难的困境。如今,通过道路改造、产业发展等一系列发展措施,王湾村旧貌换新颜,“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成为历史。

现年51岁的郑长吉,有着16年的党龄,担任王湾村村干部14年,现任通渭县新景乡王湾村委会副主任,也是一名县人大代表。

“2000年,去山那边的静宁县走亲戚,发现他们种了苹果树后,生活好了,山也变美了。当时我就想,两个地方紧挨着,可这边的山却是光秃秃的,村民的日子同样过得紧紧巴巴。”郑长吉说,当时他就想,苹果产业似乎有“文章”可做。

为此,他开始关注苹果种植。第二年,郑长吉便试种了2亩半的苹果树。

有了致富好苗头,老郑把自己也“种”到了农田里,每天不是在农田里果树密植、整形改造,就是在配方施肥、疏花疏果奔波在路上。

为了种好苹果,郑长吉主动前往静宁县学习苹果种植经验,回来后在自家果园进行实践。通过几年的探索和试养,他自己成了王湾村种植苹果的“土专家”。2004年,郑长吉的苹果捞得“第一桶金”,他的两亩半苹果收入6700元,苹果种植初见成效。

“作为一名党员,我不仅不能是贫困户,还有带领村民致富的义务。”郑长吉常这样说道。

为了带动更多村民种苹果致富,郑长吉在自己试种成功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他无偿把苹果新的栽培管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在苹果采摘销售时,郑长吉还专门请村民去苹果收购点现场看销售情况。当看到上海和广州的客户直接上门收购,利润也十分可观时,不少村民心动了。

无独有偶,2011年,政府开始大规模推广种植苹果,引进高产优质特色苗木并向村民免费发放。趁着好政策的“东风”,郑长吉对村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们讲产业致富的道理,让村民认识到产业发展是造福后代的千秋大业。

“我的2亩半果园也变成了22亩,收入更是一年比一年好。”郑长吉说。

近年来,王湾村通过以红富士苹果嫁接改造为重点,运用果树密植、整形改造、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激素促花、苹果套袋、铺反光膜、综合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使烟富3号、烟富6号、宫崎、成纪1号、红将军等新品种顺利得到大面积推广,使果品从产量到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解决了果树种植“大小年”的问题,果品年亩产量稳定在750公斤左右,所产果品果实大、品质好、外观漂亮,价格提高一倍多,远销北京、上海、成都等地。

为了提高全村的果树种植产量,郑长吉曾两次邀请中国农科院果树专家曹咏春教授在田间亲自讲授和指导果树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教授的指导下,娴熟地掌握了一套新的果树种植技术。通过多年的努力,王湾村现有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946亩,到今年已形成规模,户均达到18亩,年收入1700多万元。而郑长吉也成为当地的“名人”,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致富领路人。

“带动村民致富,这是光辉荣誉,更是使命担当,只要肯担当、有作为,就会有收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郑长吉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充分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行动践行者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言。

如今,这位在黄土地上不懈探索致富路的群众致富带头人更加雄心勃勃,正和其他的乡村干部一道,带领全村人民“奋斗”在致富增收的大路上,越来越多的王湾村民也正用渐渐鼓起的腰包和意气风发的笑脸,见证着家乡的变化,展现着看得见的幸福……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2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