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他山之石 > 正文

广西全州:党建领航 打响致富金“蒜”盘

时间:2023-03-31 14:53:5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詹亚琪

阳春三月,正是播撒希望的季节。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枧塘镇4000多亩绿油油的蒜地里,却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只见三五成群的农户正忙着采收蒜苔,一捆捆鲜嫩翠绿、香气扑鼻的蒜苔堆满地面,又不断被运往村里的交易市场,分拣捆扎、打包装车,大伙儿忙得热火朝天。

“今年,我们村的大蒜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大蒜长势不错,市场价格也蛮好,现在蒜苔收购均价达到6、7块一斤,最高到了10块一斤,蒜苔加上蒜头一亩最少有6000元的纯收入,家家户户的大蒜都能卖上好价钱!”看着停车场上一辆辆装满蒜苔的货车,枧塘镇昌郑村支书郑博众信心十足地说。

作为枧塘镇“四宝”之一,大蒜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蒜苔鲜香脆嫩,营养价值高,蒜头瓣大香辣,含蒜油多,经常在田间地头就销售一空。近年来,全州县枧塘镇立足产业优势,坚持以党建作为解锁产业发展的总钥匙,以组织引领、技术帮扶、品牌拓销等为主要抓手,为大蒜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服务,拨响了群众致富增收金“蒜”盘。

强组织、重引领,掌好发展“舵”。镇党委按照“一心四区”农业产业规划,深耕优势特色产业,在昌郑、塘福村等大蒜主产区完成5000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动农户利用冬闲田开展“稻—稻—蒜”(早、晚稻收割后,种植蒜头)轮种,大力打造桂北“蒜乡”小镇。实施“1+1+N”工作机制,即“1名副职班子+1个党员技术服务队+N名农户”,成立大蒜产业帮扶专班,列出产业发展问题清单,及时为农户“想点子、支实招”。目前,累计对接600余户种植户,探索解决产业路、订单销售等产销难题50多个。依托塘福村500亩无公害大蒜示范基地,成立顺发大蒜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户开展“稻—稻—蒜”轮种4000多亩,实现稳粮增收双赢。以合作社为产业载体,建立“统一技术规程、统一产品检测、统一品牌培育、统一销售经营、分户生产管理”的“四统一分”产销经营模式,引导农户规范种植,确保产品质量和效益。

抓技术、提服务,划好发展“桨”。加强与广西农科院、桂林市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交流合作,联合区、市、县各级农技专家到基地“把脉问诊”,完成测土配方施肥、良种选择、病虫害防控等技术要领,建立统一的技术管理规程,推动大蒜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根据土质、品种、蒜油含量等特点,重点划分蒜苔蒜头、紫皮独蒜、菜蒜生产区,定向培育无公害、绿色富硒优质大蒜产品。组织镇农技人才、党员种植大户、农村土专家等10人成立技术服务队,在生产黄金期循环开设“空中课堂+田间课堂”,通过网上听、课堂教、田间学、地头练,开展大蒜技术规程指导和培训2000多人次,解决蒜头软烂、独蒜个小等技术难题70多个,成功培育大蒜种植本土人才100余名,激活“蒜乡”人才引擎。

树品牌、拓销路,扬好发展“帆”。引导合作社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顺利通过大蒜富硒、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根据蒜油含量、微量元素、产品外观等,建立蒜头等级质量标准,明确采收、晾晒、分拣、包装规程,确保管理精细、产出精品、包装精致。近年来,枧塘紫皮独蒜连续被市、县推荐参加南宁、广州、深圳等地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是全州县“十佳伴手礼”。积极推广“互联网+电商村村通”模式,引导合作社骨干、种植大户开网店、做直播,培育发展大蒜电商,拓宽大蒜外销和群众增收渠道,培育懂农业、懂网络、懂市场的“新农人”。打造昌郑村400平米田头交易市场,建立信息交易平台,通过合作社发布收购信息,联系农户和客商在市场交易,实现家门口助民增收。旺季时,市场里收购商多达20多家,日交易量10万余斤,去年全年交易量达3000余吨。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种植模式,构建三方稳定市场供需关系,销路和价格有了保障,农户“照单种菜”吃下了“定心丸”。来自湖南的蔬菜企业负责人刘先生说:“我们来枧塘收购蒜苔蒜头好几年了,每年差不多要收10万来斤,但远远达不到需求量。通过提前下订单,我们的货品产量和质量有了保障!”自2021年推行订单农业以来,全镇大蒜种植面积扩大了600余亩,总产值增加400多万元。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2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