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上的5分钟“团聚”
2月5日晚7时许,白集镇党委书记于海涛正在和几个班子成员一起在办公室吃泡面。
正在这时,室内突然急匆匆闯进一位不速之客。待来者摘掉口罩的瞬间,大家才看清来人是于海涛的妻子张冬梅。
“查岗”来了,大家面面相觑,而后会心地笑了。也难怪,作为镇党委书记的于海涛,从大年初一到今天正月十二,一直住在镇里再没有回过家。按理说,这是例行查岗,实属正常。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让大家的判断成了“误判”。但见张冬梅从兜里掏出两个小包,一个包是于海涛需要更换的衣服。可不,自抗击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于海涛已十几天没有回过家了。另一个是药包,原来于海涛血糖高,这几天忘了带药。
在县医院疫线工作的张冬梅,交接班间隙,来看看自己的丈夫,也不纯属“查岗”。见此情景,大家都会心地笑着离开了。
于海涛笑的更有“味”,那完全是一张被爱情滋润的脸,一张在特殊时期敢于担当、勇于拼搏的脸。
于海涛2016年初任白集镇党委书记四年来,他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励精图治,拼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傲人成绩。尤其是沈郸快通高速公路和郑阜高铁的贯通,为位于沈丘北大门的白集镇注入了强劲发展的源源动力。
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9年,白集镇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人惊艳不已。
这一年,白集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建好沈丘北大门,争当出彩白集人”的工作定位和农业富镇、工业强镇、和谐稳镇、发展促镇的工作思路,坚持科学发展、务实重干,全镇社会大局稳定,各项事业持续提升。市委市政府在该镇召开改善人居环境、户厕改造、退役士兵服务等3次现场会。
这一年,他们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干部教育管理,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加强镇党委对全镇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提升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实现了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带动社会经济发展高质量。
这一年,他们及时总结工作亮点,加强对外宣传,白集社会影响日趋扩大,白集社会形象日益扮靓。河南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香港大公报、香港经济导报及国内主流媒体多次莅临白集调研工作,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户厕改造、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做了深度报道,唱响主旋律,讲述好故事,凝聚了发展白集的强大正能量和磅礴力量。
回首顾,硕果累累:抬头望,任到重远。正当于海涛勾勒白集镇2020年美好前景之际,一场无情的疫情袭来。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号角。
“抗击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白集镇广大党员干部,众志成城,严防死守,用忠诚和担当递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白集答卷’!”于海涛抛地有声。
为坚决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白集镇党委政府“防”字当头,坚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严格网格化管理,细化工作责任,多措并举,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全力投入到防控一线工作中去。
2月3日下午,市委书记刘继标深入白集镇,对该镇的防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大家再接再厉,早日战胜疫情。一句句滚烫的话语,温暖了干群的心,醉了沙颍大地。
“拜拜,时间到了,我要走了!”张冬梅的突然告别,让于海涛恋恋不舍,毕竟夫妻两人才“团聚”还不到5分钟。可他知道,原在沈丘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工作的副主任医师张冬梅,主动请战到了县医院防疫一线。“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市人大代表。关键时刻就应该挺身而出!”张冬梅离开的理由很充分。
临别时,张冬梅和于海涛握手自拍,并娇嘀嘀地说:“亲爱的老公,今天5分钟的‘团聚’特别有意义,是咱们的22周年结婚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