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两过鹿邑
1947年,是鹿邑人民难以忘怀的一年。这一年中,刘邓大军部两次路过鹿邑,横扫了国民党驻军和反动土顽势力,解放了鹿邑县城,鼓舞了党政军民的革命斗志,使鹿邑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大军的两次到来,对鹿邑的革命斗争产生了很大影响。
1946年,国民党将介石发动内战,对解放区实行全面进攻。6月26日,他们集中20多万优势兵力,首先进攻中原解放区,妄图包围歼灭中原解放军。为了打退敌人的猖狂进攻,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解放军,配合中原、华东解放军作战,于8月间分路向开封至徐州段的陇海线出击,歼敌1.6万余人,切断了该线路军的联系。接着,又将敌军引至鲁西南之定陶地区,一举歼敌四个旅,1.7万多人,使中原解放区的形势大为改观。
1947年初,刘邓大军又顺势挥师南下,连战皆捷,在攻克柘城后,于1月底,六纵、七纵直抵鹿邑。
分区党委得知刘邓大军到来的消息后,为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有效地打击敌人,解放鹿邑县城,命令鹿邑县委“要在48小时内将鹿邑县城内地形、敌人兵力布防、火力设施装备等情况搞清绘图上报。”为完成这一任务,县长张笑南立即带领两位熟悉城内情况的同志直奔鹿邑县城。他们搞到敌顽证件,假扮敌人公务员,巧妙地应付了敌人的多次盘查,机智地避开了巡逻队,仅用6个小时就完成了侦察任务。
2月1日,刘邓大军在县武装的配合下,对城内敌人发起了猛烈攻击。在强大炮火打击下,敌人无力招架,溃不成军,东逃西窜,一举解放了鹿邑县城。歼敌七十五师的一个营和地方武装两个保安团,活捉了国民党县长孙敬轩和保安团长汲前荪。打开监狱放出囚犯200余人,释放国民党所抓壮丁700多人,开仓放粮赈济人民。时值元霄佳节,全县人民张灯结彩,欢庆胜利。到处鞭炮齐鸣,欢声雷动,人们沉浸在热烈欢乐的喜庆之中。
县委趁这一有利时机加紧开展工作,及时研究制定三条工作意见:第一,深入宣传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发展人民武装,迅速建立乡村政权;第二,清剿敌人残余,积极开展对敌斗争;第三,认真做好统战工作。按照这一意见,县委抓紧扩充武装,进行土地改革,开辟新区,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刘邓大军东进以后,由于地方革命政权还不够巩固和敌对势力的猖狂反扑,斗争形势又陷入敌我“拉锯”状态,鹿邑军民热切盼望刘邓大军再度到来。
鹿邑人民渴望的一天终于到来了,1947年8月传来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喜讯。
全国解放战争,到1947年6月已经进行了整整一年,敌我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解放军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歼灭大量敌人,国民党军屡遭失败,士气异常低落,战斗力大为削弱,其主力陷入解放区腹地,后方空虚;而解放军总兵力发展到195万人,且士气高昂,战斗力日益增强。据此,党中央、毛泽东当机立断,作出“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决策。决定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粉碎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破坏和消耗解放区人力物力,使解放军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中原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地处中原的大别山,它雄踞于南京和武汉之间,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又最薄弱的地区。解放军若占据大别山,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象一把钢刀插入国民党心腹。为此,中央军委作出了“三军配合,两翼箝制”逐鹿中原的战略部署,确定让刘邓野战军担负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任务。
遵照中央军委部署,刘邓大军一、二、三、六纵队约13万人(后来增加到七个纵队)于1947年6月30日从鲁西的张秋镇至豫北的临濮集150公里的地段上,一举突破了国民党的黄河防线,乘势发起鲁西南战役。经过28天的激战,歼敌九个半旅5.6万余人,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为跃进大别山打开了通道。
鲁西南战役后,刘邓大军稍事休整,于8月7日开始,兵分三路直插大别山。三纵为左路(东路),沿城武、虞城、鹿邑、界首、太和一线,直取固始、金寨、六安、霍山地区;一纵并指挥中原独立旅为右路(西路),沿曹县、宁陵、柘城、太康、淮阳、商水之线,直捣罗山、宣化店、黄陂地区;野战军直属队和二、六纵队为中路,沿虞城、亳县、鹿邑、槐店、项城,经息县渡淮河,直奔大别山腹地。
鹿邑人民听到刘邓大军将至鹿邑的消息,无不欢欣鼓舞。按照分区党委支援大军的指示,鹿邑县、商亳鹿柘县积极组织群众备粮草、磨面、蒸馒头、做军鞋、设立茶水站等,做好迎接大军的一切准备工作。
8月13日,刘邓大军浩浩荡荡开过来了,沿途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大军短暂的驻扎期间,刘邓首长先后在十字河和大顾寨分别接见了商亳鹿柘县长孙清淮和鹿邑县长张笑南,对鹿邑的革命斗争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3日清晨,孙清淮县长接到刘邓大军已经到来的报告,惊喜万分。他立刻派秘书通知县委和各区准备热烈欢迎子弟兵,自己马上代表县委、县政府前往野战军驻地慰问。他刚来到野战军司令部不久,正巧碰到李达参谋长派的人来找他,说刘邓首长要接见他。孙清淮听了,心情异常激动,便在军械处长杨国宇的陪同下来到刘邓首长往处——十字河姬家大院。首长们亲切地招呼他坐下。孙清淮向首长们表示慰问后,就把县内情况和周围敌人活动情况作了汇报。首长们听得很认真,不时地点头,有时还插话提问。当谈到武装斗争时,李达参谋长问:“县里有多少武装?”他听说县大队只有三个连约300人,区队1000多人后说:“少了些,要大力发展。”谈到土地改革时,邓小平政委问:“土改有多大规模?群众情绪怎么样?”当了解到已有四个区在搞土改,群众情绪很高时,邓政委满意地点点头,并指示:“工作要踏实,要注意团结中农。”刘伯承司令员详细询问了敌方情况。当他得知敌人活动猖獗,交警队和保安团时常来“扫荡”、奔袭,县里武装不多,斗争很艰苦时,随即告诉李达参谋长送给商亳鹿柘县二三百支步枪和若干挺机枪。孙清淮喜出望外,当他谢过首长正要告别时,刘司令员又亲切地走到他跟前,严肃地说:“同志!要做好思想准备,今后的斗争将是残酷的,有可能要爬上山头,不要怕艰苦,我们一定会胜利!要敢于坚持,敢于战斗!”孙清淮代表县委坚定地表示:要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刘司令员高兴地点了点头。
会见结束后,刚好到12点,野战军按原定计划开始行动。战士们排着长长的队伍,高唱战歌,迈着雄健的步伐,徐徐向南推进。国民党的飞机不时在部队上空盘旋侦察,有时还开枪扫射,但这些骚扰丝毫阻挡不住勇往直前的刘邓大军。傍晚时分,刘邓大军绕道来到鹿邑县大顾寨一带驻扎宿营。鹿邑县县长张笑南把迎接和支援大军的工作安排妥当后,当晚代表县委、县府到大顾寨刘邓首长住处慰问。张笑南向首长们详细汇报了鹿邑县开展革命斗争的情况。接着,一起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他们从武装斗争谈到土地改革;从现状谈到未来,一直谈到深夜。在交谈中,首长们对斗争性问题都作了明确的指示。最后,为了支持地方工作,邓小平政委、李达参谋长命令军械处长杨国宇送给鹿邑县步枪53支,子弹2900发和部分炸弹、小炮。
刘邓大军在鹿邑境内停留两天,全县党政军民象逢年过节一样,欢天喜地,笑逐颜开,以各种方式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援子弟兵。而人民解放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每到一处秋毫无犯,并不顾行军打仗的疲劳,帮助群众挑水、铡草、扫院子,还热情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全国战略反攻的大好形势,更赢得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到处呈现出一派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景象。为了欢迎和支援子弟兵,县委动员各区乡干部带着烧柴、粮草到各野战军驻地慰问。一些部队为表示对地方工作的支持,送给一些枪支弹药。为使刘邓大军能顺利跨越黄泛区、渡过大沙河,县委一面命令县情报站对大军必经的沙河沿线进行侦察;一面选派向导,准备担架,又支援部队七八千双军鞋。李寨人民还送给大军300多斤火药。此外,解放军所到之处,人民群众都自愿为子弟兵腾房子、磨面、送吃、送烧。特别是经过土改翻身的人民,还热情为子弟兵杀鸡、煮蛋,有的村杀猪、宰羊、送水果。人们围着解放军转来转去,问长问短,甚至忘记了吃饭和干活。
凡是大军经过的地方,沿途都设了茶水站,摆上了水果摊。男女老少走出家门,站在大路两旁端茶送水递水果。老大娘把煮熟的鸡蛋硬塞进战士们的手中;老大爷强拦队伍,将蜜甜的西瓜送到子弟兵面前;年轻的大姑娘、小媳妇羞答答地把精心制作的军鞋和洗、补好的军衣装入战士的挎包。官兵们向迎送的人群频频招手致意,并肩行进,巨龙似的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鹿邑城关区一位老秀才站在路旁,见到这动人景象和解放军那威武雄壮的英姿,无限感慨地说:“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长驱大进,秋毫无犯;蒋党不亡,事无天理!”有的群众自愿给大军带路,当向导,一直送到沙河沿岸才返回。
刘邓大军某部为了迅速南下,把两个重伤员安排在鹿邑县城北门里凌国瑞家调养。凌国瑞一家为其买药、洗衣服,自己吃粗粮,省下细粮让给伤病员,尽心尽力,精心照料。经过一个月的调养,伤势痊愈后,凌国瑞又为他们筹措归队之路费,并送了好远一程才依依惜别。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两次路经鹿邑,不仅与鹿邑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谱写了一曲拥军爱民的壮丽凯歌,而且对鹿邑的革命斗争事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一,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地方势力,解放了鹿邑县城。特别是野战军的声威,给敌人精神上心理上的打击更大,从而,使鹿邑人民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第二,人民解放军威武雄壮的英姿,克敌制胜的军威,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热爱人民的美德,使干部群众受到了深刻教育,增强了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信心和勇气。第三,刘邓首长亲自接见县委领导人,对地方工作,尤其是有关政策性问题,都作了正确而明确的指示,并支援地方部分枪支弹药,使全县干部群众受到了极大鼓舞,有力地促进了鹿邑人民的解放斗争。从此,鹿邑的革命斗争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杨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