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乡村小院开出产业“致富花”
4月的西华乡村处处春意盎然,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植的玫瑰、菊花等长势喜人,不时见到村民浇水除草的身影。
今年,“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西华县乡村振兴局紧紧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坚持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户为主体,以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导向,与区域特色主导产业相协调,按照项目到户、扶持到人的要求,强化政策引导,不断拓展庭院经济增值增效空间,为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
西华县乡村振兴局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全县产业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初对发展庭院经济进行规划,明确发展重点、目标和任务等,同时落实乡村组责任,做到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聚焦沿线“路、景、村、业”一体化发展,根据区位优势、果业林业优势,准确定位,积极发展小杂果和花木种植项目,力求通过庭院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在发展庭院经济中,西华县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方式,首先把皮营街道和迟营镇确定为发展庭院经济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像皮营街道在发展庭院经济上强化“三统一”举措: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目前,该街道办事处已与玫瑰加工企业河南辰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将把庭院种植的玫瑰统一回收,加工成玫瑰精油、玫瑰粉、玫瑰茶等产品统一销售。迟营镇创新“村集体+农户”机制,村集体2年“栽、管、养”,产生经济效益后移交农户,为群众增收提供了新动能,推动庭院经济落地生根。截至目前,该镇已栽植玫瑰8000余株,有效整合空置地约20亩,每亩产值达到1万余元。
为鼓励和引导农户特别是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利用自有院落空间及资源资产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就地就业创业,西华县乡村振兴局通过“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鼓励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空田、空土发展种植、养殖、小作坊等,不断拓宽产销对接路径和增收渠道,促进庭院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让农户吃下“定心丸”。通过试点带动,仅玫瑰种植一项,一亩地一年可产生经济效益8000元左右。收益四六分,群众收益六成,村集体收益四成。
今年以来,西华县各乡镇(街道)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整乡推进庭院经济,发展庭院种养业、手工业、休闲旅游业和服务业。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思路,迟营镇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成立宏盛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租用农户和颍河河堤的闲置土地,积极发挥示范引领,发展金丝皇菊、球菊、雏菊等菊花特色产业种植。建立菊花烘焙厂房,吸纳农户从事种植管理、菊花采摘、烘焙加工和包装储运等工作,将采摘的鲜花经过烘烤制成菊花茶原料,通过合作的龙头企业将菊花茶产品推向市场,实现合作社和农户持续“双增收”。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共种植菊花90余亩,带动周边65户农户种植菊花300余亩,提供就业岗位90余个,亩产菊花2000斤,烘干后每亩产值8000元。
“通过今年以来的实践证明,农户特别是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与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足不出户就可在自家院子发展小产业,通过庭院经济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西华县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