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工作 > 老干部风采 > 正文

横竖见匠心 撇捺总关情

时间:2018-04-13 16:04:07 来源:周口晚报 编辑:

360截图20180413160538062.jpg

当今文坛,真正的艺术是以自己的清正和纯洁继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精神。而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尤以自己特有的笔墨形式表现着中国人的文脉,并传承至今。这其中,草书在抒发人的情感、反映人的性情上远胜于其他书体。草书以其行云流水的面貌和飘逸潇散的格调独步其间。当代著名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刘广岩就是草书这块土地上的默默耕耘者。

眼下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快速地接受潮流语言、潮流服饰甚至一些背离传统的观念。可是,我深信,总有一方净土保留着最初的纯真和隽永,总有一些人致力于传承中国的传统艺术,令艺术生命永不枯竭,并把它发扬光大。对于书法艺术来说,用笔和结字始终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技巧,同时也是个人风格得以确立和展现的基础。从刘广岩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用笔、结字、用墨等方面下过不少功夫,有坚实的基础。他的草书植根于魏晋“二王”一脉,又对传统碑与帖用功甚深,在笔势的灵动和字势的开合上颇有领悟。所以,他的草书点画准确沉实,同时又富于流走跳荡之趣;字形端稳从容,结体的虚实、俯仰、聚散与章法的穿插错落、避实就虚巧妙互用,显得既有所宗又不落窠臼。

汉扬雄说:“书,心画也。”书法的美属于视觉,同时又属于心灵,一点一画传达的都是书者的性情,流露的是书者的心境。刘广岩的书法像他的人一样,一撇一捺中透着平和俊逸。他的书法既继承了传统书法的法度,出规入矩,没有狂怪之形,又在传统书法中寻找突破口,平和之中兼具柔美。他游览名山大川,遍观古迹胜境,对九寨沟的水独有感悟。波涛汹涌、气势宏大的水没影响到他,而似淌非淌、自然涌动的水却令他震撼,激动不已。从此,他创造了独具感悟的“湿笔法”。唐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草书大进;王羲之看鹅的脖颈扭曲而悟出草书的使转。诸如“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等用笔方法,无不是学书者领略自然、深入生活的结晶。

刘广岩,1959年6月生,河南省西华县人,大专文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周口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草书专业委员会主任,周口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秘书长,周口市人大诗影书画院副院长,周口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中原书画院特聘书法家。出版有《河南墨海弄潮百人集·刘广岩书法作品集》《大道翰墨·刘广岩卷》《刘广岩书法集》《墨海情缘·刘广岩师生书法展作品集》。主编有《首届“黄河杯”当代诗书画篆刻大赛获奖作品集》《世纪龙国际华人诗文书画家作品精粹》《中国书画家精品博览墨海弄潮集》《和平杯全国书画诗词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集》《中国文苑英华大系》等十多部专辑,可谓是一位成就颇丰的书法大家。虽然事务繁忙,但是在书法艺术的追求与创作上,他总是笔耕不辍。刘广岩有着自己的治学态度,他把历代草书经典法帖进行比较,找出适合自己学的几家法帖,如王羲之的《十七帖》、怀素的《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米芾的《蜀素帖》、孙过庭的《书谱》、黄庭坚的《忆旧游诗》、赵构的《洛神赋》、王铎草书诗卷十册、陆机的《平复帖》以及《出师颂》等经典。在主攻古人的道路上,他还特别注意向成功的当代书法大家如欧阳中石、沈鹏、林散之、刘艺、周俊杰、张海、王澄等先生学习,注意吸收他们草书中可提炼的精华。同时,他更注意吸收当代一些在草书上有成绩的书家的经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广取博收。为了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他除了参加河南书协导师班的学习外,还参加了其他学习班的培训,不断拜访、求教书法名家,得到当代书坛诸先生的指点。

刘广岩的书法以“二王”为师,风格取魏晋恬淡平和的风神气息。品读他的楷书,字字端庄平稳、亭亭玉立,笔笔清新隽永且形式丰富。一幅作品中的同一字在用笔、结字等方面都小有变化,书者随着书写过程的展开而敞开心扉,越发潇洒、愈见妙姿。他的字笔意端正,点画之间笔力清健,毫无轻佻之弊,通篇看去尽显平和柔美的俊逸之风。在当今书法创作状态浮躁、追求侧宕之姿、以奇形异态为上的风气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刘广岩这种平和的书写方式很值得我们称赞,因为它代表着书者心性的自然流露。

刘广岩的行书作品圆润饱满,浑厚绵劲是基调,其用笔秀净舒缓,俊厚清逸,沉雄疏放之姿不失清雅韵致。这种多变的笔法自然地带动了用墨的变化,使墨韵呈现出厚而不臃、轻而不浮、不事拿捏、水到渠成的特点。其运笔温润沉着,起笔、收笔都能运转自如,干净且恬静。从技法方面可以看出,他的行书在用笔方面柔中含刚,骨气内蕴,平和安泰。用笔的“骨气”是书家书写娴熟度的外在体现。用笔太慢易臃肿,也是书写者对技法掌握未到火候的表现。从刘广岩参加“纪念老八路诞辰90周年”的巨幅大作中,我们看到其对笔法的掌握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开合、揖让、使转、收放都能潇洒自如。特别是他在长撇、长竖、竖钩等一些长笔画上,线条中部能做到硬朗挺拔、力蓄其中。对于“捺”这类较难掌控的笔画,刘广岩也能做到起笔沉着,中部借势而出,最后逆势轻盈回收,这样的笔画给整件作品增添了不少生机。刘广岩的楷书体现出他对碑学的准确把握,他的行草书又充分展现了他的灵气。其创作始终秉承传统的具有不可重复性的“写”字方式,兴之所至,提笔即书,或见名联佳句,便随手抄录,心性随笔墨流淌。他的行草书最能打动人的是满纸的磊落之气,处处透露着平和、柔美和俊逸,书卷之气贯穿于笔情墨韵之中。

书法艺术有了传统文化内涵和当代人的生命精神,自然就有了活力。刘广岩的作品不断进入各种书法大展,也被越来越多的观者所喜爱。其书法作品体现出的文静、娴雅和古朴,让处在喧闹环境里的人们找到一种心灵的寄托,得到一种文化的滋养。他创作的巨幅丈二、八尺及条幅、斗方、对联、扇面,无论从字的结构、章法以及形式上,都蕴含着他独特的审美和人生感悟。如果从纯艺术的角度来求全责备的话,那么在我看来,刘广岩的作品还不够“狂”,偏于理性。然而,从整个艺术实践、综合素质修养及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与贯通上来说,他是成功的。他的书法在不同形式、不同书体中显露出宁静平和、柔美俊逸的特征,没有时下年轻人浮躁的书风习气,这是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的。

(本文作者张本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创作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报》总编,是作家、书画评论家,国家任命的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1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7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