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先进典型 > 本地典型 > 正文

情暖三川“志愿红”

时间:2021-08-02 09:54:31 来源:周口日报 编辑:詹亚琪

志愿者的暖心服务,让安置点的群众很感动。群众返回家园前,和志愿者依依不舍告别

“你好!我请求参加青年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我在部队服役12年,原部队属于国家一级应急抗洪抢险部队,我希望能出一份力!”

“我会游泳,有车!”

“我有力气,需要搬卸物资随时叫我!”

“家里有灾了,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家里受灾,就算再远的路,我也要回家去救灾!”

……

在防汛抢险工作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主动到所在党组织、社区,或就近的公益组织报到,穿上鲜亮夺目的红马甲,毫不犹豫地忙碌在防汛值守、隐患排查、后勤保障、疏导交通工作中,用爱心和奉献为防汛抢险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堤坝,为文明城市绘就了鲜亮的底色。

他们平时是党员先锋、是爱心群众、是普通学生,但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志愿者!

守护家园义不容辞

“作为家乡的一员,我绝对不能袖手旁观。就算再远的路,我也要回来帮忙。”晒得黑黑的王江坤用腼腆的表情说着坚定的话语。

王继芳、王江坤父子是西华县聂堆镇黄岗行政村人,父子俩原本都在外地工作。汛情发生后的7月22日,得知村里号召在家的青壮年劳力到鲤鱼滩大堤抢险固堤保卫家园的消息后,父亲王继芳就坐不住了,连夜从郑州赶回家中,旋即投入到防洪抢险一线。7月23日,儿子王江坤也从上海返回家中,同父亲一起加入一线防洪抢险行列中。

抬运竹笆,加固堤坝,他们成了万千一线防汛人员中的一对“父子兵”。

“广大居民朋友们,由于上游贾鲁河泄洪,水位上涨,请大家不要在河边逗留,注意安全。”防汛值守期间,这样的声音一直在贾鲁河二板桥险工段上空回响。12名肩带袖章、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不时劝离来大堤观看洪流过境的群众。

这群志愿者是由川汇区人和办事处辖区的入党积极分子、在校大学生、职工家属组成的。在得知贾鲁河二板桥险工段汛情后,他们毅然决然赶到防汛点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

搬运沙袋、封堵加固堤坝;巡堤巡河,疏散河堤围观群众;防汛值守,观察水位变化……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到哪里。

面对来势汹汹的雨情汛情,正在放暑假的大学生张雪祥通过媒体看到了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出的招募令,当即申请加入周口市防汛青年突击队,最终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7月22日至27日期间,他和队友在沙颍河沿河两岸进行河道巡查,配合记录各防汛点水位情况,并检查堤坝有无渗水、漏水等问题,为防汛一线公安干警、社区工作人员掌握汛情信息工作提供帮助。

每天的防汛劝导巡查工作完成后,张雪祥总是主动来到周口市防汛救灾物资捐赠接收处搬运物资。尽管天气闷热,汗水浸透了衣服,但每次志愿活动他都积极主动、充满干劲。“守护家园,义不容辞!作为一名大学生,在这个时候理应加入防汛救灾的战斗中。”张雪祥说。

志愿服务情暖人心

7月29日10时许,西华县大王庄乡三官庙小学群众安置点内,理发师周伟挥舞着剪刀,认真为这里的群众理发。在他身边,10余位理发师也正在忙碌着。正在理发的老人、孩子脸上洋溢着微笑,期待着自己的新形象。

为了让住在安置点的群众安心避险,为一线抗洪抢险解后顾之忧,7月26日,团市委发起了爱心理发志愿服务活动。随即,一批爱心理发师响应号召,来到西华县迟营镇群众安置点进行志愿服务,贴心的服务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29日上午,团市委防汛救灾志愿服务组工作人员辛闻带领爱心理发志愿服务队再次出发,NS主题沙龙负责人周伟和10余名店员作为第二批志愿者来到三官庙小学群众安置点。

安置点的老人们,因身体原因,平时理发诸多不便。听说能够在安置点享受上门理发服务时,大家很开心,纷纷前来“占位”。孙大爷到安置点后一直没有刮过胡子,这次理完发后觉得整个人精神多了。一直在安置点忙碌的工作人员也来了。“这几天一直忙着做饭也没时间去理发,正好趁这个机会把头发理一理!”义务厨师孙二庄摸着理过的头发,还有点不适应时尚的新发型。

“能在后方为防汛救灾尽一份力,为暂离家园的乡亲们尽一份爱心,我感到很高兴。”周伟说,得知团市委组建爱心理发志愿服务队的消息后,他立即报了名,员工们也积极参与。为了能够给安置点的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当日,周伟关闭了中心城区内的一家门店。

包菜炖肉片、烧茄子……临近中午,安置点内香味四溢。

负责盛饭的孙中心来自西华县大王庄乡东孙庄行政村,是一名被安置的群众,也是安置点的临时志愿者。他告诉记者,他和家人一起来到三官庙小学群众安置点后,看到乡干部和志愿者忙不过来,就和同村的几个人主动请缨,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负责每天做饭。“闲着也没什么事,不能啥都靠乡干部和志愿者,我们也得主动帮忙。”孙中心说。

受孙中心和其他几名临时志愿者的影响,安置点内的群众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做一些卫生整理、切菜、洗菜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样,扶沟县大新镇群众安置点也是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志愿者们用热情、周到的服务,用爱心善举彰显着社会责任感,用行动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感动着安置点的群众,留下了一个个温暖而坚实的足迹。

志愿者魏娜在得知大批安置群众进入大新镇后,主动找到当地政府,表示愿意把自家的培训班腾出来供安置人员住宿。每天饭菜送到培训班后,魏娜和志愿者一起维持秩序、盛菜递馍、搀扶老人、照顾孩子……每次一顿饭下来,她和志愿者都是汗流浃背。

物资转运保障后方

卸货、搬运、摆放整齐,在扶沟县力神公司防汛物资接收点,志愿者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68岁的张铁钢是一名退休职工,在微信群里看到征集志愿者的信息后,带着65岁的老伴、18岁的孙女及儿子、儿媳来了。“家里7口人,除了在郑州的女儿之外,其他人都来了。”张铁钢说,这是他第二次参加抗洪抢险,第一次是1975年8月的河南特大水灾,当时他才21岁,在驻马店市确山县当兵。“全国各地的爱心企业都给我们扶沟捐钱捐物,我们干几天活,出点力不值啥。”张铁钢用搭在肩上的毛巾擦把汗说。

一天的搬运,让志愿者们累得直不起腰,但是没有一人叫苦叫累。饿了,大家就吃点东西继续干;累了,大家就聚在一起,围成大圈,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的中国心》《团结就是力量》来驱散身体的疲惫,为自己加油打气。

“我从上午8点多来这里当志愿者,到现在已经10多个小时了。虽然搬运工作很累,但是我心中满满的成就感,因为我为扶沟的抗洪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志愿者齐裕铭自豪地说。

丈夫在货车顶部卸车,妻子和儿子则在下面把卸下的物资搬运到仓库中……这样温馨的场面不是一个家庭的日常劳作,而是志愿者朱晓星带领一家人在中心城区的豫东南救灾捐助物资管理服务中心搬运救灾物资。

前几天,朱晓星在微信群里看到有一批救灾物资送到了,但是缺少搬运人手的信息。在他的提议下,妻子和儿子一致同意去做志愿者。到达现场后,看到眼睛红红的工作人员和一大车的救灾物资,朱晓星很震撼,于是就爬到了车上,将物资一件一件地递到在下面等候的妻子和儿子手中。

“后来又有一些志愿者加入我们,我们搬运的速度更快了。”朱晓星说,救灾物资非常沉,在搬运过程中大家很累,但是每个人都在坚持。尤其是那些还未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所展现的“拼命三郎”精神,让朱晓星真正明白了“少年强则国强”的意义。

“灾难面前,人民群众空前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时代呼唤正能量,人性的闪光点在这次洪灾面前显现得淋漓尽致。”朱晓星说。

与此同时,还有许多志愿者团体、公益组织发挥着作用,传播着爱心。

周口萤火虫公益、周口市啄木鸟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周口市三川社工义工服务中心、周口蓝天救援队、周口神鹰救援队等组织的志愿者们纷纷请战,集结在防汛救灾一线,他们或服务在群众安置点,或开展隐患排查,或赶赴郑州、新乡等地支援防汛救援,每个人都在忘我地奉献。他们用行动深深感动了受灾群众,也激发越来越多的群众纷纷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传递着爱。

“想尽一份力”几乎是所有志愿者最质朴的语言,这种“志愿情”也汇聚出强大的凝聚力,成为打赢防汛救灾保卫战的坚实力量。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2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