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传统文化 > 正文

散落在民间的红色典藏

时间:2021-05-28 13:33:50 来源:周口日报 编辑:詹亚琪

郑清峰收藏的革命时期手稿

太康的一个同学打电话说,他的邻居是一位有40多年收藏经历的民间收藏爱好者,珍藏了不少“稀罕”物件,其中有不少红色珍品,有的甚至可能是“孤本”。上周末,我便应邀与朋友一同慕名前往探访,目睹了那些神秘藏品。

这位民间收藏爱好者叫郑清峰,70来岁,是太康三中的一位退休教师,住在太康县城北郊,一个普通的坐北朝南的中原农家小院。也许是对收藏的钟爱,他家里除了床和日常物品外,院子和屋子里都摆满了各类老物件,足有上千件之多。虽然门类纷杂,但放置整齐,从年份上看,不乏汉代的陶器、宋代的瓷器、唐宋的石雕,明清的牌匾等。但引起我关注的还是那些足有数百件之多的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红色藏品。他收藏的有很多毛泽东主席的瓷雕像和像章,有上世纪50年代征兵宣传、抗美援朝和中苏友好宣传的瓷器,有抗日战争时期的长枪、大刀,有刻着“火枪打日本,一打一个准”的火枪牛角火药筒等武器,还有上世纪 30年代水东根据地时期我党开展革命斗争的一些手稿、书信、救治伤员药方、土改资料等,特别存放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太康籍胶东地区共产主义革命领导人游建铎同志的几份手迹。

侃谈期间,郑清峰手拿一本破旧泛黄、多处被虫子咬破、发霉的线装记事本动情地说,这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水东革命根据地一个叫李记具的士兵留下的记事本,封面还能看清主人的名字和印章。记事本上是从右往左、竖写的钢笔字迹,首页是“卫兵一般之守则”,本里记录着射击要领、敌(日军)人兵种、驻村纪律、治耳聋奇方和治枪伤药方等内容,还记录着水东根据地支队司令吴芝圃、政委马庆华、团长王林徽、三连连长宋秀起及当时水东特委书记庆华、韩达生等当时水东地区领导人的信息。其中有一条 “日本鬼子骑兵包围了宋庄,查住了指导员韩振业,龙曲孙庄财主孙继业先用自己三儿子的名字顶替了孙指导员,托人送礼保了出来,在水东群众中传为佳话”的战斗记录。另外,还记录有睢杞太独立团及其领导的太康县北龙曲、高贤等地联防队党小组活动信息等,仿佛穿越时空,把我带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全民族抗战的岁月中。关于水东根据地,我多处查阅相关资料,上世纪30年代末,国民党军队在华北全线溃败,华北地区一片焦土,1938年上半年,豫东地区全部沦陷,为阻止日军西进,6月9日,蒋介石不顾河南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命令所属新8师炸开黄河郑州花园口大堤,水流经中牟、尉氏沿贾鲁河南泛,沿岸17个县被淹,直接导致了1942年河南省大灾荒。冯小刚执导的电影《1942》记述的就是这段历史。黄河水在数百里豫东平原如脱缰野马,肆意泛滥一泻千里,把整个豫东分成东西两块,泛水以东地区称为“泛东”。豫东沦陷后,中共河南特委命令豫东特委书记吴芝圃很快成立以睢杞太为中心,辖兰考、商丘、民权、宁陵、扶沟、淮阳等的革命根据地,为区别国民党称谓的“泛东”,称之为水东根据地,成为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冀鲁豫根据地和新四军彭雪枫领导的豫皖苏区根据地很重要的一部分。1942年,刘少奇同志指出:“水东地区是八路军、新四军联系的枢纽,是十分重要的战略基地……”在此后几年的革命斗争中,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及淮海战役中,水东根据地都输送了大量兵员,成为最重要的后方支前基地。陈毅元帅亲自为水东授匾表彰,刘伯承、邓小平、彭雪枫、粟裕、杨得志、张震、张国华等著名将帅都在此指挥过大大小小的战斗,战胜了日伪多次围剿和国民党军队的围攻,为中国军民联合抗战和解放事业,特别是为中国共产党华中、华北两大根据地联系贯通,作出了巨大贡献。有关资料显示,8年抗战,水东根据地参加各类作战4909次,击毙日军823人,毙俘伪军9229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在水东革命斗争中有5266人献出了生命。我试图找到这本记事本的主人,但在水东根据地大事记、太康党史人物,以及在水东根据地工作长达十年的原河南省交通厅长王法洲的《太康民主革命时期大事回忆》等资料中,都未查到此人。我甚至查阅了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牺牲的烈士名单和大别山烈士名录 ,可惜也没能找到任何信息。想到此处,我不禁深深感叹,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和平和安宁多么来之不易,多么值得珍惜,这些看似平常的历史物品中,浸润了多少无名先烈的鲜血啊!

我还看到游建铎给韩建生的一封书信和赠送韩建生的一个八棱红石砚板。书信虽然是繁体也没有标点符号,但字迹依然清晰:“韩建生兄您好,我们办讲习所已培养了一批反封建骨干,为广泛发动农民,急需粘贴标语口号,我拟了几条供兄参考。一天下穷人是一家。二不劳而获是剥削。三打倒剥削者。四幸福靠双手,世上没有神仙。五工农是天下的主人。六敬神不如敬父母。七烧香不如孝双亲。兄修改后写上二百多幅,粘贴韩庄和四周村庄,经费与信我差游安以(一)并送往你家。致礼。愚弟 游建铎 民国十四年七月十一日”。红石砚板上刻着:“赠盟兄韩建生,报国求斈到汴京,天天相见不可能。端砚一台日日□,祝兄学业早日成。盟弟游建铎 民国□一年冬月”。资料显示,游建铎又名理琪,太康县游庄村人,1908年出生在地主家庭, 1924年到当时河南省会开封读书,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上学时,他就在日记中表露出“人之环境何相异之深也,何天之生人之不均也”之感慨,向往进步的共产主义思想。1925年秋,他到冯玉祥部任电台报务员时,在冯部宣传革命道理,发动士兵支持革命。1931年,参与鼓动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官兵参加宁江起义被国民党发现后,入中央苏区工作,1935年党派其领导胶东地区革命斗争。1936年12月,由于中国共产党胶东特区机关遭到国民党破坏,游建铎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到敌人的各种利诱和刑罚,仍信念坚定,抗战爆发后才被保释。1937年12月,他领导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任司令员和政委,是中国共产党在山东较早、影响最大的抗日武装。他领导胶东人民发动了著名的天福山起义,在组织胶东雷神庙对日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0岁。雷神庙战斗,造成日军死伤50多人,炸毁日军2辆汽车和1架飞机,极大鼓舞和坚定了胶东军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纪念游建铎同志,郭沫若写下了“天福英雄是理琪”的诗赞。从游建铎给韩建生这封信的落款时间和游建铎的革命斗争经历看,这封信是1925年离开开封后,游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发生的事。至于游建铎之所以把红色八棱石砚赠送韩建生,我想其内涵不仅仅是志同道合,其红色是否蕴含有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的含义 ?而八棱是否就是代表八路军?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想象。我之后又多方查找故事的另一主角韩建生的情况,只了解到他是太康韩庄人,和他们当年共过事的人都去世了,据他的后人说,老人去世前经常提起和游建铎的一些往事,他们两人是学友,还是盟兄弟。

沉淀的是历史,尘封的是记忆。这些散落在民间老旧的红色物件,恐大多连文物都算不上,但它却蕴藏很多鲜为人知的悲壮故事,见证着先烈们为了广大人民今天的幸福、为了国家辉煌的明天,苦苦追求的初心。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1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7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