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子口一开 全盘棋走活
行至甘肃省迭部县东北部的腊子口,只见东西两侧绝壁高过百米,刀劈斧削一般。中间隘口宽不过10米,奔涌而出的腊子河,水流湍急,昼夜不舍。此地是川西北通向甘肃之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地有谚语:“走过腊子口,就像过虎口。”
1935年9月16日,由红一方面军部队改编的陕甘支队来到了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对红军而言,若不能尽快拿下腊子口,不但无法实现北上抗日的主张,还将面临被敌人合围的危险。
“当时,驻守腊子口的敌军有两个营,他们据地势之利,在桥头和山崖上构筑碉堡,枪口、炮口早已对准了河口。”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讲解员王晶说。
16日下午,战斗打响,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战士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的指挥下,背插马刀、携带短枪,迎着炮火发起冲击。是役,头顶是呼啸的子弹,身下是咆哮的河水。红军数次猛攻,皆因地形狭窄,不能展开大规模进攻,而无法接近桥头。
半夜时分,部队决定暂停进攻,重新研究作战方案。经过缜密侦察,红军发现了敌人布防的两个漏洞。
“敌人过于自信腊子口的天险,在两侧的山崖顶上没有设防,而且碉堡也没建顶盖。”王晶说,针对敌人布防的弱点,第四团决定兵分两路,“由王开湘带领一连、二连隐蔽迂回至腊子口右侧,从崖壁攀登至敌人后侧。杨成武带领六连从正面突击,夺取独木桥。”红军控制隘口后,总攻部队兵分两路,连克敌人多道防线,一举夺下腊子口天险。
聂荣臻元帅后来在回忆文章中说:“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开,全盘棋都走活了。”
在复建的腊子口碉堡旁,参观者络绎不绝。附近山体上,弹坑清晰可见。隔着厚重的时光,触摸战斗的痕迹,红军战士的历史荣光,令人崇敬、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