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里面找到“家”
甘肃省宕昌县小镇哈达铺,有一条长1500米左右的老街。1935年9月,中央红军在这里休整,并提出了“到陕北去”,漫漫长征,苦苦寻觅的落脚地就此敲定。
当时,刚刚拿下天险腊子口的红军将士们,到达哈达铺。尽管衣衫褴褛、饥肠辘辘,但这支军队纪律严明、爱护百姓,赢得了当地群众支持。老百姓自发提供食宿、缝制军鞋,给红军提供物资支持。“哈达铺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翻雪山、过草地,吃饭一直是重要问题。在这里,红军实现了‘食得饱’的愿望。”宕昌县党史办主任高敦说。
在“义和昌”药铺住下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还迫切想找一些“精神食粮”。在离药铺不远的邮政代办所,红军寻获到《大公报》等报纸。从报纸中,毛泽东发现了关乎红军命运的重要信息——陕北还有红军和根据地!“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那里就是我们抗日的前进阵地。”在随即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毛泽东这样说。
“当时的哈达铺,是川甘交界有名的商贸重镇,各种商铺达800多家。”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讲解员卯晓琴告诉记者,邮政代办所是当时商人们了解外界信息的窗口,“当时红军要北上,但究竟要到哪里落脚,还比较迷茫。这些报纸,为红军长征指明了方向、找到了‘家’”。
80多年前,7000多名红军唱着当时创作的歌曲《到陕北去》,挥别哈达铺;如今,记者走在红军街上,红军鞋、红军馍、红军凉粉等随处可见,红色印记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