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专题 > 建国70周年专题 > 上级信息 > 正文

记录 70年的辉煌足迹

时间:2019-08-22 09:39:54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韩永杰

8月15日上午,阳光明媚,位于郑州市农业路东段28号报业大厦内的河南日报报史馆迎来了30多名来自不同学校的小记者。

“每年这时,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媒体的小记者以及集团新进人员都会来到这里,学习河南日报和河南新闻事业发展壮大的历史,了解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河南日报报史馆讲解员管雪霏说。

1949年上半年,解放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河南局部地区还处于国民党残余势力控制之中。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中共河南省委决定在原《开封日报》《豫西日报》的基础上创办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创办初期,办公条件非常艰苦,印刷用的是手摇铸字机和四开印刷机。在报社领导、编辑记者和工人们的共同努力下,1949年6月1日,第一张中共河南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成功出版。创刊号发行3.7万多份。”管雪霏介绍,“同年10月,毛泽东同志为《河南日报》题写了报头,沿用至今。”

走进报史馆,一幅幅图片影像、一件件实物文物、一张张历史资料,让人不由重温起记忆中那些激动人心的片段。

1950年,淮河发生特大洪水,次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从1950年10月到1956年6月,《河南日报》共发表淮河治理报道600多篇,运用消息、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全省人民治淮的精神风貌和建设成就;1965年1月7日,《河南日报》刊发长篇通讯《焦裕禄同志,兰考人民怀念你》,激励党员干部争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从2002年起,《河南日报》刊发南水北调工程的系列报道,生动再现了工程建设、移民搬迁的壮阔场景……

近年来,随着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河南日报》对河南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重点报道,浓墨重彩地书写着不负时代重托的“河南担当”。

70年风雨兼程,河南日报经历“铅与火”“光与电”“数与网”“云与智”的嬗变,完成了从一张报纸到一个集团的巨大跨越,从对开4个版的报纸,发展成为拥有报纸、杂志、网站、电子阅报栏、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高铁地铁媒体等多种载体、200多个呈现终端的主流媒体集团。

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河南日报积极探索,走在全国前列。河南日报客户端、大河客户端、河南手机报、大河报微博、豫直播均成为拥有千万级用户的新媒体,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格局;年轻的工程师们设计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河云”,攻下了媒体融合进程中的“腊子口”。

与中原崛起同步,河南日报也经历了“二次创业”,报业人始终坚持“报业为本,多元发展”的理念,形成了涵盖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教育、酒店服务、房地产与物业服务等8个产业板块。集团公司成立以来,累计缴纳税费近16亿元,截至目前资产总额73亿元。

70载峥嵘岁月,河南日报始终牢记和忠实履行省委机关报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办党和人民信赖、喜欢的报纸,奏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音。

“人工天河”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了把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更好地反映出来,河南日报老记者魏德忠与民工同吃同住一个月,拍下了一组组修渠民工艰苦劳动的照片,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

这样的报道还有很多,一代代河南日报人用“脚力”丈量大地、用“眼力”观察时势、用“脑力”萃取精华、用“笔力”记录时代,他们冲在第一线,挖掘一个个精彩的河南故事。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河南日报囊括了中国新闻奖所有奖项,这些奖杯被收藏在报史馆内,时刻激励着年轻的编辑记者。

“河南日报报史馆不仅展示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的历史,更记录了时代发展、见证了河南崛起、助力了中原出彩。”河南日报报史馆负责人杨玉璞说,“河南日报报史馆不仅是一部历史备忘录,更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启示录。”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2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