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蹚出“穷省办大教育”之路
▶目前,我省每万人口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达到224人,而1978年仅为3.86人
▶1949年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仅3.9万人,2018年达99.26万人,高校专任教师由1949年的不足千人增加到2018年的11.54万人
制图/王伟宾
新闻发布厅
从目不识丁到读书看报,从“有门没法关,有窗垒着砖,有顶露着天”到“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从800名高校在校生到220万名在校大学生……
小学、普通中学在校生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职业学校及在校生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双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规划,实现了河南高等教育里程碑式的历史性突破……
8月23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看到了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闪亮成绩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定不移发展教育,走出了一条“穷省办大教育”的成功之路,谱写了河南教育改革发展的辉煌篇章。
□本报记者史晓琪
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实现重大跨越
基础教育逐步普及、惠及全省百姓。2007年我省顺利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2013年真正意义的免费义务教育得以实现。1949年,我省小学、普通中学在校生分别为161.45万人、4.08万人,2018年达到994.6万人、661.94万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分别增长了5.2倍、161.2倍。
职业教育从小到大、逐步壮大。我省从1949年的8所职业学校、在校生1573人,发展到现在的838所、236.63万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少林武术、长垣厨师、林州建工等职教品牌叫响全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走在前列。
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如今即将迈入普及化阶段。我省高校从1949年的1所发展到现在的141所,在校生从800人发展到今天的220万人,高等教育的阳光普照千家万户。
支撑发展办学条件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有门没法关,有窗垒着砖,有顶露着天”,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省农村中小学面貌的真实写照。70年来,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地方实现了“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信息化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大幅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省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1949年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仅3.9万人,学历合格率非常低,2018年达99.26万人,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100%、99.69%和98.23%。高校专任教师由1949年的不足千人增加到2018年的11.54万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者从10人增加到38796人。
创新发展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义务教育建立了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职业教育建立了分级管理、以省辖市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高等教育形成了省和省辖市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办学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民办教育蓬勃发展,成为教育新的增长极,目前全省民办学校共有2.05万所、在校生674.9万人,分别占全省的38.35%和25.78%。
教育对外开放成效显著。目前全省共有288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孔子学院(课堂)11个,高校海外分校5所。
共享发展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越来越强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省学前教育几乎为空白,小学净入学率仅为43.7%,小学升初中的比例只有70.23%,能上大学者凤毛麟角,青壮年文盲比例达80.01%。2018年,我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8.1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4.6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1.2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5.6%,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6年。
学生资助作为一项惠民生、暖民心的工程,受到我省高度重视。学生资助的“河南模式”保障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有力保障。
融入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升
70年来,全省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目前,我省每万人口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达到224人,而1978年仅为3.86人,40年增长了近57倍。与此同时,高校成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每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占全省的90%以上。
“经过70年的持续奋斗,我省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正处于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跨越的重要阶段。”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