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专题 > 脱贫攻坚专题 > 本地信息 > 正文

脱 贫 路 上 马 蹄 疾

时间:2018-03-05 10:03:26 来源:周口日报 编辑:

2017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退出上下功夫,牢固树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动员全社会力量,举全市之力,扎实高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年实现3.65万户、14.33万贫困人口脱贫,超额完成了当年河南省下达我市13.34万人的减贫任务。在2017年上半年全省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成效核查评估中,我市综合排名第8位,较2016年上升了5个位次。

领导垂范 夯实责任

2017年,省委书记谢伏瞻、省长陈润儿等省领导,多次来我市暗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我市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要求。市委书记刘继标、市长丁福浩带头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真正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夯实县、乡党政正职责任,全面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强化督查巡查,加强村级帮扶队伍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中共周口市委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转作风抓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县乡党政正职履行脱贫攻坚责任考评办法》《周口市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周口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实施细则》《关于建立村级脱贫责任组制度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市县主体责任、部门合力攻坚责任、乡村包干责任、驻村帮扶责任和督查巡查责任;调整成立了57人的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使工作机构、人员数量与形势任务相适应。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新成立了8个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专职专责从事督查巡查工作。同时,全市有扶贫任务的4122个行政村建立了村级脱贫责任组,其中由乡镇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组长的有1885个,有效推动了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过去的一年,全市共召开了7次脱贫攻坚推进会。市委书记刘继标在推进会上多次强调,要用“绣花”功夫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脱贫攻坚推进会议精神,在落实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上狠下功夫,在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六个一”“三个零差错”“三个明显提升”要求上狠下功夫,着力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舆论氛围。在全市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市区主要街道等显著位置设立大型宣传版面(牌),悬挂宣传联,书写墙体标语;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创作出了脱贫攻坚《七字歌》,在社会上广为传唱;全市所有乡镇组建起了脱贫攻坚文艺宣传队,积极开展文艺下乡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脱贫攻坚工作,展示全市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在全社会树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制度机制 逐步完善

市委、市政府本着转作风、抓落实、打基础、利长远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脱贫攻坚九项工作制度,着力破解制约脱贫攻坚难点问题。建立和完善“包、保、挂”制度,每个扶贫基地明确一名县处级领导分包,基地发展好坏与分包责任人的考核直接挂钩;建立市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明确35名市级领导干部联系7个重点县和35个乡镇脱贫攻坚工作,实施联系点不脱贫联系点领导不脱钩,联系点出现问题追究市级领导的责任;建立负面清单问责制度,凡是在脱贫攻坚期内被新闻媒体披露曝光,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在国家(省级)检查验收、第三方评估、市级督查巡查中发现的个性问题,一律对相关责任人实施问责;建立省、市督查巡查反馈问题规范整改、严格问责制度,对省、市集中通报反馈和督查巡查组书面反馈的问题,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时间呈请主要领导批示后,立即把反馈意见和领导批示意见以书面形式转发各县(市、区),要求各县(市、区)立即研究,对共性问题落实整改、个性问题实施问责;建立合力攻坚制度,市级领导干部带头抓好分管范围内的脱贫攻坚工作,各部门严格按照职能分工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建立市委常委(扩大)会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制度,每月听取一次全市工作整体情况汇报,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破解难题,推进工作;建立市直单位“一把手”脱贫攻坚工作专项述职评议制度,每个季度随机抽选5个市直单位进行专项述职,从县(市、区)、乡(镇)、贫困村、贫困户和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选取代表评议、打分,市委、市政府对最后一名的单位和“一把手”进行约谈,对不负责任、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依纪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建立脱贫攻坚干部激励制度,明确在脱贫攻坚一线火线优选,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建立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制度,围绕提供财力保障,市财政列入预算,专门用于脱贫攻坚工作;建立驻村帮扶长效机制制度,市县两级共派出897个工作队,常年吃住在村开展帮扶工作,把每月第一个完整周的周五定为全市扶贫日,市县分包贫困户的领导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进村入户,整改存在问题,了解掌握贫困户实际情况,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每月至少为群众办一件以上实事。

精准扶贫 措施得力

我市把精准作为工作的第一原则,下大力气抓实产业扶贫、教育扶贫、转移就业、资金整合等项工作,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坚实的精准基础。

以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和档卡资料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共入户普查95.21万户389.8万人,为精准帮扶明确了目标。产业扶贫方面,全市培育了121个市级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带动11.19万人实现稳定脱贫;转移就业方面,多部门联合加大对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就业能力,提供岗位联系、就业服务等,全市近2.4万贫困人口通过就近或外出务工实现了“就业一人,全家脱贫”的目标;教育扶贫方面,实施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保障和资助政策,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整村推进方面,各部门共同发力,累计投入资金9.01亿元,对661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了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资金整合使用方面,各重点县均已出台了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的实施方案和资金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全市统筹整合资金22.32亿元,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

脱贫成效 亮点纷呈

我市不断探索脱贫攻坚工作新模式,走出了具有周口特色的产业扶贫路子,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金融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市政府与中原农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推广由省财政提供补贴的农业保险,为贫困人口设计包括种植、养殖、意外伤害等一揽子承保方案,各级财政投入1200多万元为贫困户购置保险,风险保障金额100多亿元;与国开行联手,以市农业发展投资公司为平台,在全省率先推行“市统贷、县分采、市财政增信”融资模式,7个贫困县每年每县财政拿出不少于1000万元投放市统贷平台,建立产业扶贫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金融机构按1:10比例放大项目贷款,为产业基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实现了政府满意、金融部门满意、企业满意、贫困户满意,确保了脱贫路上零风险。

“巧媳妇”工程全面实施。针对贫困人口中绝大多数受养老育小、没有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无法外出务工创收的问题,我市创新推广了“龙头企业+订单+生产基地+农户”模式,企业以订单形式提供来料加工,由贫困户在家或就近加工出成品、半成品,再由企业购买回收,有效推动了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返乡创业带贫势头良好。我市充分利用270多万外出务工者的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回乡创业服务平台,鼓励创业带贫,通过入股分红、就业创收、资产收益直接带动贫困户1.64万人,贫困家庭户均年收益1-1.5万元,无论产业扶贫基地经营好坏,参与入股的贫困户只负盈不负亏。

金融扶贫扎实推进。我市充分撬动金融资本支持脱贫攻坚,解决各地资金需求量大和财政投入不足的矛盾,大力学习推广“卢氏经验”,建立金融服务、信用评定、风险防控、产业支撑四大体系,创新信贷、保险、基金扶贫服务,把贫困人口和带贫企业作为金融扶贫政策落实的重点,切实让金融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基层党建有效加强。我市深入开展对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调整、撤换了一批行政村“两委”班子,有效解决了基层党支部书记不胜任、不适应脱贫攻坚工作的状况;强化对驻村第一书记的日常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要求;重点抓好驻村第一书记派出单位落实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变第一书记驻村为单位联村。

扶贫领域执纪问责力度持续加大,对扶贫领域的贪腐问题实行“零容忍”。我市坚持以“四化三查”为重要抓手,从规范权力运行、坚持源头预防、严格执纪问责三个方面强化对扶贫领域的执纪问责,特别是针对财政扶贫资金未能充分发挥效益、资金闲置时间长、拨付慢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渎职、腐败问题,严格扶贫资金政策落实和项目资金审计,完善使用机制,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1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7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