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专题 > 脱贫攻坚专题 > 本地信息 > 正文

沈丘:金融扶贫 “贷”动群众摘穷帽

时间:2018-04-04 09:35:02 来源:周口日报 编辑:

“种的有蘑菇,养的有羊,以前的粉皮、面粉加工也没落下,如今我家也算是‘综合产业’了。”3月31日,沈丘县付井镇杨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井廷一脸得意地告诉记者。

杨井廷今年56岁,他母亲30年前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父亲在2001年也患了皮肤癌。那时,每天厚厚的一摞医药费单和催款单,让杨井廷夫妇对生活充满绝望。2011年,杨井廷的父母相继离世,家里欠下一屁股债,还要供养两个学生,生活极度困难。

然而,杨井廷夫妇并没有自暴自弃。靠着祖传手艺,杨井廷做得一手好粉皮,只是家庭作坊式的产量实在难以支撑一家人的开销。

“看别人搞种植、搞养殖,其实我要是干起来也不会比谁差,但我现在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钱投资啊。”杨井廷道出了自己的无奈。

2016年年底,杨井廷从村里的驻村第一书记王国栋那里得知,自己符合扶贫小额信贷的发放条件,可以申请小额信贷发展种植、养殖业。这让一直没有资金来源的杨井廷看到了希望,立即向银行贷了5万元资金,建了2个蘑菇大棚。

去年5月,蘑菇出棚上市,杨井廷多年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过去,农民贷款很难,又是抵押又是担保,现在政府不但给我们提供了便利,而且还不要利息。我们就要通过自己的双手,真正实现脱贫致富。”杨井廷感激地说。

沈丘县扶贫办主任张宗智告诉记者,很多贫困群众都有主动脱贫的意愿,无奈都被一个“钱”字捆住了想要发展生产的手脚。

为解决这一“顽疾”,沈丘县从201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贫困户的小额贷款:与邮储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合作,由县财政出资5000万元,银行以1比5的比例放大到2.5亿元,对全县的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和贫困户开展免抵押、免担保。对3年以内的贴息贷款,贫困户只需偿还本金。同时,该县还积极推进“农户自贷+入股分红”模式,实施河南邦杰集团肉牛产业一体化项目,引导付井、纸店的200户贫困户争取银行贷款1000万元,入股河南邦杰集团,每户每年实现分红收益3000元。此外,通过实施“政融保”项目,该县选定乾丰暖通、大雄鹰服饰、雪荣面粉、永盛服饰4家企业,计划贷款2500万元,带动贫困户500户,每户每年分红收益3000元。

截至去年年底,沈丘已累计发放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1792笔、11203万元,发放带贫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476笔、32002万元,超额完成全年放款任务,走出了独具沈丘特色的金融扶贫之路。

“金融扶贫为贫困户注入了发展生产急需的‘资金血液’,实现了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切实激活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沈丘县委书记皇甫立新告诉记者,今年沈丘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简化手续、降低门槛,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1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7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