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专题 > 脱贫攻坚专题 > 本地信息 > 正文

沈丘:脱贫攻坚 非公力量有担当

时间:2018-04-04 10:00:34 来源:周口日报 编辑:

“干一天80块钱,有了这个工作,咱脱贫不成问题。”沈丘县卞路口乡胡庄村的赵永良一边在“扶贫车间”忙碌,一边自信地对记者说。

“车间优先招聘贫困群众,有技术的每月能拿3000多块,年龄大、没技术的,整货打包每月也能拿2000多块。”河南大雄鹰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小骥说,像胡庄村这样的“扶贫车间”,他们在沈丘已建成6个,总投资200多万元,安排200多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脱贫攻坚工作开始以来,沈丘县非公企业、工商户,驻广州、深圳、上海、北京、郑州等异地商会,共计300多家,陆续加入扶贫队伍,对口帮扶120个贫困村,受益贫困群众1.2万余人。

“既要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又要釜底加薪,做长远打算。”沈丘县政协副主席、县工商联主席张瑛说,县工商联及时出台方案:产业扶贫,吸纳群众稳脱贫;助医助学,扶危济困送温暖;村企合作,利益共享强根基;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有所长。

去年,在县工商联组织开展的非公经济人士助力脱贫攻坚活动中,马义彪、唐东升、范交通等49位企业老板共计捐款328.73万元。在“精准扶贫、光彩圆梦”活动中,他们再次慷慨解囊,对68名贫困生进行资助。

“扶贫济困,奉献社会,是我们商会和非公企业应尽的责任。”沈丘县李老庄乡郑州商会秘书长李甲松说,他们商会每年捐资10万元,5万元注入教育基金,5万元用于脱贫攻坚。

据统计,目前全县各种非公力量在实施“温暖工程”中已捐款近400万元。

针对全县各贫困村的经济基础、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不同,非公企业瞄准增收目标,与贫困村结对共建,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劳务输出等帮扶项目,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

“走了多年的泥巴路,村民怨气很大。如今,水泥路修通了,村民的心也通了。”纸店镇小李庄村村民李建华说。2014年,帮扶企业东明集团筹集资金,把小李庄的主干道全部修成水泥路。在东明集团的帮扶下,短短几年,小李庄村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循环产业、村容村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养殖、种植也都搞得红红火火。

摩天集团结对帮扶卢庄村,先后投资超亿元,不但成立两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一家农业开发公司,而且修村路、架电线、建学校,流转土地建成生态农业观光园;县职工医院结对帮扶林寨村,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祥和集团对口帮扶老城西关村,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亿星集团结对帮扶李寨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

数据显示,沈丘县已有117家非公企业累计投入资金2.95亿元,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村84个、农业产业合作社88个,举办实用技术培训180期,参训3万余人次,共吸纳贫困劳力1860人,年人均增收2700元以上。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非公企业和异地商会积极作为、精准发力,体现了沈丘籍企业家的责任担当,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沈丘县委书记皇甫立新说。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1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7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