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专题 > 脱贫攻坚专题 > 本地信息 > 正文

太康县五里口乡: 决战脱贫攻坚重在产业扶贫带动

时间:2018-06-07 15:03:13 来源:周口日报 编辑:

三辆大卡车满载整包整包的菊花整装待发,准备运往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亳州。昨日,记者慕名前往太康县五里口乡王寺安行政村菊之秀菊花种植基地采访,恰好赶上一批烤干的菊花上市,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金灿灿的菊花,感觉十分壮观。“这些都是烤干的金丝黄菊花,共一万五千斤,可以卖到四十万元。”菊花种植基地的创办者、太康县祥雨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崔四伟看着收获的成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祥雨专业种植合作社创办于2016年4月,主要从事菊花、辣椒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初级加工与销售。合作社建有包装化验室12间,晾晒场2000平方米,烘干房15座,2400平方米大型钢结构仓库1座,总投资35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安徽亳州、黄山等地,远的甚至可以销到东南亚市场。”崔四伟说,“现在我们的产品不愁销路,订单都排满了。”

五里口乡乡长程中原介绍,祥雨专业种植合作社是该乡的产业扶贫种植基地,去年种植菊花、辣椒500多亩,纯利润120余万元,单亩土地收益远远高于传统农业。今年,合作社新增承包土地1400余亩,新增投资400余万元。目前,合作社联系贫困户120户,长期务工人员四五十人,月收入从1000多元到3000多元不等,收摘旺季临时用工有五六百人,人均每天收入六七十元。今年年底,合作社至少可使12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去年3月1日,我与合作社签订用工合同,月工资3000元,去年收入近3万元。我家5口人今年可望稳步脱贫。”王寺安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崔学峰说。“我家有5口人,因学致贫,家中有5亩地,入不敷出。去年我与合作社签订长期用工合同,月工资3000元,去年收入3万多元,今年可以稳定脱贫。”村里的贫困户崔远生也这样说。类似的还有贫困户何霞,与合作社签订了长期用工合同,去年收入5万余元……

“像祥雨专业种植合作社这样的产业扶贫项目,五里口乡还有许多,比如四大扶贫车间有马小庄扶贫车间、郭楼扶贫车间、王寺安扶贫车间、范楼扶贫车间;六大扶贫基地除王寺安村菊之秀菊花种植基地外,还有轩尧村富伟辣椒种植基地、李公玉村永春社菊花栽培育苗基地、范楼村明和红木家具厂、邵楼村丰麟丝带厂、新集村富强教育用品生产基地。”提起产业扶贫项目,五里口乡党委书记姚跃如数家珍,“全乡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2万亩,亩均年收入5000元;全乡扶贫车间主要生产饰品、服装、毛绒玩具等,产品销往义乌、北京等地及附近大中城市,扶贫基地和扶贫车间常用工及临时用工两三千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记者了解到,仅郭楼扶贫车间入驻的兴业食品厂,年利润就在100万元左右,拉动就业50人;轩尧辣椒种植基地1500亩,订单销售,每亩利润5000元,用工300多人。

“五里口乡产业扶贫带动脱贫攻坚方兴未艾、成果初现,得益于乡党委、乡政府去年以来在四个方面工作上下了真功夫。”姚跃告诉记者,具体来说就是:完成全乡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体系建设。分别以王寺安、范楼、轩尧、李公玉、桂李、刘店等6个行政村为中心,调整种植业结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菊花、辣椒、中草药(白术)、山药四个扶贫种植基地。完善两大龙头养殖企业的金融带贫模式。以豫康禽业、鸿源牧业两大养殖企业为龙头,发挥其规模大、用工多、技术简便、灵活多样的特点,采取集中喂养与散户分养相结合、育肥和繁育相结合的方式,带动贫困户500余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发挥好四大扶贫车间(政府全投)作用。搞好入驻企业与一般农户、贫困户对接,签订好企业劳动用工合同,确保扶贫车间企业入驻率达到100%,不断提高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使每个车间就业人数不少于5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不少于20人,实现群众在家门口打工就业,解决好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产业扶贫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充分发挥“基地+农户”的示范效应和规模效应,发挥产业基地在种植、养殖、加工上的带贫性、针对性、有效性、便利性特点,完善、规范、提升,实现在带贫效果方面的全覆盖、无遗漏。此外,五里口乡还支持鼓励农商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小额扶贫贷款,实行普惠金融,设立扶贫再贷款,为贫困户提供支农贷款利率更优惠的政策。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1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7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