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教育扶贫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扶沟县以教育扶贫为契机,建立五项制度,大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逐级负责制。县教体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局党组、各股室在教育脱贫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对全县教育扶贫工作负总责。各中心校及局直各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对本单位教育扶贫工作负责。
二是实行教育村长制。通过层层选拔,择优聘任素质高、能力强的421名属地教师担任教育村长,逐人逐户讲解资助政策。制定出台了《扶沟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明确教育村长职责,落实奖惩机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教育扶贫政策宣传、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定期研判制度。2018年以来,共召开教育系统脱贫攻坚专题会19次,及时反馈问题,不断查漏补缺,相互取长补短,扎实推动教育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四是实现“互联网+扶贫”。通过开发“扶沟县教育扶贫动态数据系统”网络软件,实现了对建档立卡户学生信息的精确掌握。做到了与县建档立卡户人员信息同步,保证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不漏一人。
五是督导问责制。一方面采取专项督查、随机抽查、定点检查、蹲点调研、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扶贫工作进行督导。另一方面结合各股室工作特点,进一步细化督查,如资助中心在贫困生认定前后及补助资金下发后对贫困生家长、学生进行抽查;改薄办、校安办事前把好项目申报立项关,事中把好建设项目实施关,事后把好跟踪回访保修关,实行“三位一体”全方位监督、监管防控措施等,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对因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严肃追责。
2016年以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共资助学生78329人次、6920.88万元,其中建档立卡学生33105人次、3917.5万元,全县建立健全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资助体系,实现了资助政策全覆盖,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大力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近三年投入2亿元,对191所学校进行了改造,添置了教学仪器设备,“全面改薄”五年规划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近三年招聘教师902人,其中,招聘特岗教师640人,全部补充到农村偏远薄弱学校,县“两区”人才支持计划精选60名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薄弱学校教师业务水平普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