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专题 > 脱贫攻坚专题 > 本地信息 > 正文

强化攻坚举措 巩固脱贫成果

时间:2019-01-17 09:48:55 来源:周口日报 编辑:

省“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省政协委员、市委副秘书长、市扶贫办主任韩华,就扶贫攻坚决胜决战工作,对他进行了访问。

韩华委员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可喜的成效:全省699.4万群众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从9.28%降至1.21%;兰考、滑县、新蔡、新县、沈丘、舞阳已经顺利脱贫摘帽,2018年计划退出的33个贫困县有望如期摘帽。2018年,我市已经有15.45万贫困户成功脱贫。今年,我市将有6个县市实现摘帽。作为全省农业大市和脱贫攻坚任务大市,我市的扶贫工作具有典型性,也面临更多挑战和困难。

韩华委员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不断深入,各项政策制度日趋完善,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显著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脱贫攻坚已经到了集中总攻阶段,一方面,脱贫攻坚越往后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拿出超常规的举措;另一方面,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脱贫攻坚不仅要一鼓作气、一气呵成,更应该一抓到底、一以贯之。已经脱贫的这一大部分群体脱贫成效如何巩固,如何防止“断崖式”返贫,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亟需关注的重点,更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保障。建议从省级层面,高度重视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提升,采取得力措施加以保障。

韩华委员表示,作为扶贫系统干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切实落实“四个不脱”是关键。当前,面对最严的考核评估机制,很多地方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退出的各项标准和程序上,导致一些地方出现考核评估前工作干得热火朝天,各级领导干部和帮扶人经常性走访贫困户,考核评估后工作却冷冷清清,一些本不应返贫的脱贫户因为工作持续性不强出现返贫,一些脱贫户应该享受的政策没有享受到位。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监管,既是中央和省里的明确要求,也是广大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全面小康的路上不仅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保证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应该享受的各项扶贫政策继续享受,各种帮扶措施继续落实。为此,建议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责任继续压实,督查巡查、考核评估各项措施要继续开展。同时,要深入落实中央和省级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四场硬仗”“六大行动”“四项工程”,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短板、弱项,着力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持续深入精准施策是核心。从各级督查巡查和考核评估情况看,一些脱贫户的帮扶措施还不够精准,仍然是“撒胡椒面”“大水漫灌”,仍然是被动帮扶多,主动参与少。有些脱贫户没有相对稳定的增收措施,收入来源主要靠各种补贴;有些脱贫户虽然享受到产业扶持政策,但大多是“一股了之”“一分了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产业扶贫中去,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脱贫户内生动力还没有充分激发;有些有劳动力或者半劳动力的脱贫户脱贫措施都是政策扶持,自身主动脱贫的积极性、能动性不高。这些问题都会增大返贫风险,甚至侵蚀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因此,要坚持持续深入推进精准施策,继续狠下一番“绣花”功夫,因人因户分类施策,进一步提升巩固脱贫成效,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产业扶贫方面,产业是增收之基,脱贫的根本,必须要在产业扶贫上狠下功夫。要科学谋划产业,结合县域实际,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探索推广更好的扶贫带贫模式,加强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利益联结,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转移就业方面,要加大实用技能培训力度和精准度,更加侧重周期短、见效快、容易学的职业技能和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力争让有能力且有意愿的贫困家庭都拥有一技之长。激发内生动力方面,针对有劳动能力或者半劳动力的群体,要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和设立“爱心超市”等措施,激发他们参与脱贫的主动性,树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鲜明导向。要倡树文明乡风,改掉陈规陋习,营造脱贫光荣、人人奋进的浓厚氛围。

大力挖掘社会资源是重点。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从实际情况看,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作用发挥较好,但社会扶贫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尤其是一些社会能人和致富带头人,他们有资金、有资源、有技术,懂生产、懂市场、懂销售,加上农业又是大有可为的产业,农村也是大展身手的舞台,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深入挖掘。全省和全市要为能人返乡、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更好的平台、更优惠的政策、更宽松的环境,“筑巢引凤”,发挥好这部分群体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村村都有致富产业,家家都有增收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2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