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专题 > 喜迎十九大 > 正文

十九大前 这篇河南热文 你一定不能错过

时间:2017-09-05 15:29:56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

 伟大的精神薪火相传,凝聚人心

“他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定格在历史上,永远不会过时。”

——习近平

兰考。北关。曾经的风沙口,焦桐挺立,冠盖如云。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焦桐愈显伟岸,愈见风华。

这是一棵树的力量——

1962年,时任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亲手种下一棵泡桐,兰考群众为了纪念他,亲切地唤作“焦桐”。

“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兰考,实地感受老一代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我心情很激动、很不平静,很受教育、很受启发也很受鼓舞。”

2009年4月1日,清明节前夕的兰考春意盎然,习近平站在焦桐下,久久伫立,深情凝望。在焦裕禄逝世45周年的日子就要到来之时,习近平怀着敬仰的心情前来拜谒忠魂,并首次系统阐述了焦裕禄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栉风沐雨中,焦桐无言,下自成蹊——风沙肆虐时,防风固沙稳粮;材质长成时,化身“绿色银行”;桐花烂漫时,送来四野芬芳。

俯仰天地间,焦桐有灵,寓意深长——根只有深扎于土地,叶才能伸展在天空。如果共产党人是泡桐,人民群众就是土地,是人民滋养了我们,我们要为人民奉献终生。

55岁的焦桐,55年的桐花开谢,一座以焦裕禄命名的干部学院拔地而起。每年,上百万的参观者前来,在焦桐下聆听焦裕禄的故事,感受焦裕禄的精神,体悟焦裕禄的崇高。

这是总书记的情结——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总书记再谈焦裕禄精神,说到动情处,他当场吟诵起《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这是1990年他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夜读纪念焦裕禄的文章后,填写的一首词。

那个夜晚,繁星点点,桐枝摇曳。总书记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居住的房间,窗口正对着焦桐,“出门就看得见焦裕禄当年种的泡桐,睹物思人、感慨良多。”

他还多次提到自己的焦裕禄情结。

回忆起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习近平饱含感情地说:“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几度哽咽,多次泣不成声,同学们也流下眼泪……”当时的习近平,只有13岁,焦裕禄精神已在他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他直抒胸臆:“再次踏上兰考土地,依然心情很不平静。刚才,尽管看的听的都比较熟悉,但我还是想多看一看、多听一听,因为这里的每一件实物、每一个故事,都能引起我的心灵共鸣。”

他鲜明指出:“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他深沉发问:“我们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些什么?”

他着重强调:“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要见贤思齐,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他谆谆教诲:“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

从追梦少年,到大国领袖,焦裕禄精神始终在习近平的心头萦绕。

这是执政党的灵魂—— 

“选择兰考作为我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是因为这里有焦裕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那天,一下飞机,总书记就直奔兰考,来到焦裕禄纪念馆。在焦裕禄半身铜像、“十条工作方法”电子屏、焦裕禄生前办公桌等展品前,他走着、看着、听着、问着,不时凝思。

在写有《干部十不准》的展览墙前,总书记驻足良久,逐字逐句认真研读,深有感触:

“‘十不准’内容非常有针对性。就拿看白戏这条说,除了规定一律不准送戏票之外,还强调不能把前10排的票光卖给机关和干部,这就教育领导干部如何针对身边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具体举措。”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查摆和切实解决我们党员干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能够进一步促使党员干部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此次在兰考,总书记处处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住在焦裕禄干部学院一个普通的学员宿舍里,不放鲜花,不摆水果;每餐都是大锅饭菜,还有浓郁“河南味儿”的烩面、胡辣汤;临走,按照学院每天80元的用餐标准,他交了两天共160元的伙食费。

“总书记以焦裕禄为一面镜子,时时牢记宗旨,处处率先垂范,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作风课’。”与总书记接触过的党员干部对此印象尤为深刻。

仅仅过去一个多月,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兰考,指导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焦裕禄干部学院学术楼101教室,窗外焦桐枝繁叶茂,室内气氛严肃庄重。大家点“麻骨”、戳痛处,“白脸进、红脸出”,掏心见胆、坦诚相见,民主生活会“辣味儿”十足。

会上,习近平认真听取汇报,不时同大家交换意见、询问情况。对查摆出来的问题,习近平详细探究问题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对存在问题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和点评;对努力方向和整改举措,习近平详细询问有关举措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要求大家真抓实干、切实把整改工作做实做好。

会议一直开到下午1时20分许。

“党的总书记手把手指导一个县委常委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如此一丝不苟,如此细致入微,就是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筑牢执政根基,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现场参加民主生活会的班子成员,有着更加深刻的领悟。

这是新时代的呼唤——

为什么焦裕禄精神能够成为共产党人高擎的火炬?为什么焦裕禄精神让总书记念兹在兹,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感受到撼人心魄的巨大力量?

是因为他的公仆情怀,是因为他的求实作风,是因为他的奋斗精神,是因为他的道德情操。所有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目标追求,都集中体现了我们这个具有最大先进性的群体共同而恒久的“红色基因”。

这个基因,曾经体现在“砸碎旧世界”的革命之时;

这个基因,曾经体现在“创造新世界”的建设之时;

这个基因,曾经体现在“实现大转折”的改革之时;

这个基因,如今正体现在“开启新征程”的强国之路上!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中,如何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是这个走过九十多年历程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能否坚定信仰、牢记宗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成败所在,也是中国的兴衰所系。我们要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来响亮地回答“中国为什么行”,我们要造就一个最具战斗力的强大的党,引领中华儿女在世界上走出一条“中国道路”,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这就是焦裕禄精神的现实意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们不会忘记——

2009年的那个春天,风和日丽,春和景明。在那片绿油油的麦田中,习近平俯身植苗、培土、浇水,栽下一棵泡桐,种下一片景仰,希望生生不息的焦裕禄精神在神州大地永远传承、永放光芒。

如今,他亲手栽下的这棵泡桐,亭亭如盖,生机勃勃,与焦桐两两相照,遥相守望,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习桐”。

从“焦桐”,到“习桐”,是精神的厚植,更是信仰的传承;

从“焦桐”,到“习桐”,是生态的文明,更是政治的清明;

从“焦桐”,到“习桐”,是党心民心的凝聚,更是国家民族的兴盛。

“焦桐”与“习桐”之间,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桐林。承泽着阳光雨露,沐浴着习习清风,无数棵泡桐蓬蓬勃勃,茁壮成长。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增优势补短板,提升发展新境界

“希望河南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着力打好‘四张牌’。”                

——习近平

还是那个春天。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的新闻报道中,“新常态”一词,在公众视野里第一次出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一个重大判断。

总书记洞悉河南,“河南是人口大省、产粮大省,又地处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战略枢纽,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好河南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责任重大。”

总书记把脉河南,“希望河南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着力打好‘四张牌’。”

这是因为河南的经济规模与人均指标,产业层次与产业结构,生产能力与创新能力等等,都非常符合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又都与中国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非常相似,迫切需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从富起来,到真正强起来。

点河南的题,破全国的局。

这其中气象万千,深意隽永。

让“中国碗”盛更多优质“河南粮”——

那年的5月,在粮食主产区的尉氏县张市镇,广袤的麦田里,孕育着丰收的喜悦。

总书记走进田间,仔细查看麦穗灌浆情况,向农技人员了解产量预测,向农户询问田间管理。

亩穗数多少?穗粒数多少?千粒重多少?得知这些指标都很好,习近平高兴地说:“我们都是搞庄稼出身的,看到小麦长势这么好,我和村里人一样感到很欣慰。用咱老乡的话说,今年的馍能吃上了。”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业是安天下稳民生的战略产业。“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河南要重点抓好粮食生产、现代农业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习近平叮嘱,“要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开辟新途径、挖掘新空间、培育新优势。”

经济新常态下,总书记对河南农业悉心指导,对打造中原大粮仓寄予厚望,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指明了方向。

那天在地头向总书记现场汇报的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小麦专家郭天财感受极深,“总书记真是农业的行家啊!一下子就点出了我们农业科技人员努力的方向,就是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品种,才能让河南粮食有竞争力,才能让‘中国碗’盛更多优质‘河南粮’。”

近几年,河南加快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河南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今年将发展到800万亩。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满足吃饱、吃好的要求,更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河南正在全面发力。

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

“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所作的主旨演讲中,让人过耳不忘的“金句”。 

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铁装备有限公司的盾构车间,正开足马力生产。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这里。员工们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总书记兴致勃勃地登上一座长达85米的盾构机装配平台察看,逐一了解隧道掘进机研发制造进展,企业自主创新的可喜成果让总书记深感欣慰。总书记还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如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答案是——创新。

这些年来,河南将创新纳入顶层设计,深入实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发力,为全省经济提速提供了强有力的新引擎。

这些年来,中铁装备有限公司创新发展一路高歌,国内最大断面硬岩掘进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等一大批自主创新产品走出国门,驰骋海外,和宇通客车、中信重工、许继电气等一道,成为“河南创造”的“形象代言人”。

在世界高端制造业的舞台上,河南装备必将大放异彩。

融入“一带一路”,走向开放前沿——

丝绸之路上的声声驼铃,曾谱写出一段段东西方交流的佳话;而今,随着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梦回千年,生机勃发。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河南如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

那一年5月10日10时许,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第28列中欧班列(郑州)将奔赴德国汉堡。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站台,望着即将西行的“钢铁长龙”,愉快地回忆起他在德国杜伊斯堡港察看到港的中欧班列情景,“当时,德国副总理和州长都到了现场,当地人可是舞着狮子欢迎啊!”

时间虽然过去了三年多,但直到现在,郑州国际陆港总经理赵文明对当时的细节依然记忆犹新,“考察时总书记对班列特点、装载货品问得非常详细,还特别提出,希望班列越来越频密。”

这个希望如今已经变成现实。目前,中欧班列(郑州)已实现“七去七回”常态化开行,高频往返、均衡对开、满载运行,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忙碌”的班列。

河南保税物流中心E贸易服务大厅,电子交易显示屏数字闪烁,更迭频繁。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了解贸易进出口情况,勉励河南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

“总书记视察的时候,河南保税还只是承接郑州E贸易的试点单位,现在这里已扩展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总裁徐平自豪地说。

通过快捷的E贸易业务平台,货物“秒申报、秒通关”,全球买卖,一“键”搞定。两年前,E贸易每秒两单,如今,每秒500单。

“买全球、卖全球,大门在郑州”。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河南说,“我们中!”。

2017年6月14日,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卢森堡首相格扎维埃·贝泰尔时明确提出,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

总书记首提“空中丝绸之路”,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对河南更是意义非凡。机遇岂容错过?责任直须担当。仅仅两个月后,河南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出台了《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专项规划(2017—2025年)》《推进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工作方案》。

河南提出,要将这条“空中丝绸之路”打造成为引领中部、服务全国、联通欧亚、辐射世界的空中经济廊道。“找到支点,撬动全球”。这一宏大构想必将推动河南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希望河南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总书记当年的嘱托言犹在耳。

曾经被荒漠戈壁尘封的驼队蹄印旁,一列列满载货物的列车呼啸而过;一万米的高空中,银翼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

着力打好“四张牌”,引领发展新航向——

扬帆远航,需要伟大的领航者视野无疆。基于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结合深入实际的调研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发展提出更具指导性、针对性的方略。

2014年5月,郑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后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肯定河南工作的同时,提出“着力打好‘四张牌’”的要求,即“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主导推进培育发展新优势,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

“总书记为我们提出的打好‘四张牌’,切中河南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重大关键问题,为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说。

“河南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省,正处在向经济强省迈进的关键阶段,只有真正打好这‘四张牌’,才能明确方向、发挥优势、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说。

春潮涌动处,奋楫击水时。

牢记嘱托,撸起袖子加油干!

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

——习近平

烨烨中华,风正帆悬,向着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劈波斩浪。

天地之中,大河之南,朝着富民强省的宏伟蓝图奋勇向前。

3年来,全省上下把总书记的嘱托作为河南发展的指南针,把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作为践行嘱托的路线图,响亮地提出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的宏伟目标。

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规划了全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路径:坚持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推动发展是第一要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动创新转型发展,着力强化法治维护稳定,着力改善民生补齐短板,着力从严治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出彩。

春种。夏耕。秋收。

执政为民的河南更出彩——

“为人民执好政,执好政为人民。”这些年,河南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为主线,将火红的旗帜高高举起、将发展的重担扛在肩头、将炽热的情感付诸行动,锻造成为中原崛起的中流砥柱。

兰考,东坝头乡张庄村。

3年前的那个春日,春水初涨,柳芽吐绿。那一天,总书记轻轻推开了村民闫春光家的木门,“拉着俺奶奶的手,聊了很久。他还帮我出主意想办法,鼓励我早日脱贫。”

像闫春光一样,脱贫致富是兰考群众多少年的梦想。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里,那把象征着共产党人鞠躬尽瘁的藤椅,婆娑了多少人的泪眼,摇撼着多少人的心门:

今天的我们,如何告慰焦书记的在天之灵?今天的我们,还要把贫困的帽子永远戴下去吗?

“兰考的脱贫,倾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说,“兰考不脱贫,我们愧对焦裕禄,无法向总书记交待,无法给兰考人民交待。”

……

“今天是兰考85万人民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兰考戴了几十年的穷帽子终于摘掉了,兰考脱贫了!”2017年3月27日,兰考县退出贫困县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激动人心的声音。

在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当中,兰考率先实现了脱贫。

那一天,乡亲们自发地来到焦陵,在汉白玉的纪念碑前献上鲜花,摆上雪白的馒头,流着泪说:“焦书记,兰考脱贫了!”

还是那个春天,东坝头,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岸边,举目远眺,滔滔大河尽收眼底,黄河的安澜、滩区群众的生活,一直在总书记的心头挂念。

“俺真是托了总书记的福啊!”今年8月1日,兰考县谷营乡姚寨村村民叶银霞喜上眉梢。在我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第一批试点中,4676户、16718名滩区居民和她一样入住新居。就在当天,河南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获批:3年内,全省24.32万名滩区居民将彻底告别黄河水患,搬进新家园。

这些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以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措施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在连续两年脱贫240万人的基础上,2016年又使112.5万乡亲摆脱了贫困。

不止在脱贫攻坚一个战场,河南在民生保障方面的力度逐年增强。教育、卫生、住房、社保等领域民生“礼包”不断,一张保基本、兜底线、广覆盖的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织牢,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把把兰考泡桐制成的古筝,奏响了新的“春之声”。通过帮扶,已经成为致富带头人的闫春光还有一个念想:“我奶奶一直念叨:总书记真好啊!真想让他再来俺家看看!”

转型发展的河南更出彩——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今天的河南,迎来了新的春天。

——方式之变为河南发展增添新动能。

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突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切实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迈上4万亿元台阶,稳居全国第五位,今年上半年增幅达到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总收入4706.96亿元;“金融豫军”加速崛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开放之翼为河南发展注入新动力。

吃着新鲜的澳洲牛肉,喝着鲜酿的德国啤酒,餐后来盘刚摘的智利蓝莓……身处内陆的河南人,一餐居然可以这么“优、鲜、特”,家门口就能“全球购”。河南“枢”联世界,天涯“购”若比邻。

开放,是经济的开放,更是思想的开放。就是要以主动融入、包容四海的胸怀,积极参与国内外合作与竞争,不断丰富发展新内涵,拓展发展新空间,集聚发展新实力。

一趟中欧班列(郑州),跃动着“陆上丝路”的铿锵音符;一条“郑卢”航线,架设起“空中丝路”的绚丽彩虹;一个E贸易平台,链接出“网上丝路”的数据洪流。

中原,正在拥抱世界。世界,正在走近河南。

——战略之机为河南发展提供新支撑。

近年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原城市群……一项项国家战略花落河南,以“三区一群”为代表的一系列国家战略,共同构成了引领全省发展大局的战略组合。

“这些国家战略规划战略平台获批,使河南战略叠加效应更加凸显,综合竞争优势显著增强。”河南省省长陈润儿说。

这一枚枚重要的战略“落子”交相辉映,拓宽了发展新空间,构建起支撑河南改革开放创新的支柱,为解决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重大问题提供了强有力保障,让河南挺立于区域竞相发展的潮头,在全国大局中的优势更加彰显。

深刻把握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河南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全方位提升发展水平,将国家战略叠加效应转化为雄浑壮阔的发展合力。

出彩的河南,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唐风宋韵里的中原,曾经是世界文明的中心。时光流转,沧海桑田,这片热土在岁月变迁中几经沉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河南最后一次乡试的试卷,论述中原如何崛起的“中州形势论”为考题之一。从苍黄的宣纸中破卷而出的“中原崛起”命题,始终是一代代中原儿女共同追寻的梦想。

时间长河,滚滚向前。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汇集亿万中原儿女的澎湃力量,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宏伟目标;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清晰地认定中原崛起的历史方位。

过去五年,河南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转型攻坚中砥砺前行,在从严治党中凝心聚力。干成了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妥了一批多年想办办不了的要事,实现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突破。

未来五年,河南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战略格局更加完善,战略优势更加彰显,战略保证更加有力,发展潜力加速释放,蓄势崛起态势日益增强。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未来的河南,一定会让世界刮目相看。

不负嘱托,砥砺再奋进。

春华秋实,试看新中原!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22498